國產新一代低壓電器將沖擊市場格局
2009年,國內第四代 低壓電器 產品即將投放市場,引起了低壓電器行業的全面關注。而觀察家認為,隨著這代產品的出爐,我國低壓電器行業的新一輪洗牌也將開始。
原定2010年開發出爐,投向市場的國內第四代低壓電器產品,投產時間挪到了2009年。
1月17日,上海電器科學研究所原所長何瑞華教授再次接到浙江省樂清市一位電器行業朋友的電話,詢問第四代低壓電器產品的投放進度。樂清市因低壓電器生產廠商云集而被譽為“中國低壓電器之都”。對方急迫知道這代產品的投放進程的心態,再次暗示了這代產品投產的重大意義。
“現在是個緊要關頭,行業內誰能先跨出去,承擔第四代產品的開發,誰就能活下來。否則,以目前的利潤水平,前景不敢想象。”何瑞華說。
作為電力產品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低壓電器盡管只用于交流電壓1200伏以下、直流電壓1500伏以下的低壓電路中,但所起的通斷、控制或保護等作用極為重要。據統計,電路中80%以上的電能都是通過低壓電器分配使用的。
而事實上,正因為重要,國內外低壓電器市場的競爭也一直很激烈。上世紀90年代后期,恰好我國第三代低壓電器產品開發完成并推廣,施耐德、西門子、ABB、默勒、GE、三菱、富士等國外低壓電器主要制造商就相繼推出了新一代產品。產品在綜合技術經濟指標、產品結構和材料選用以及新技術的應用(如數字與通信技術)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
這一舉動無疑給中國低壓電器制造市場一個強有力的信號,我國新一代低壓電器產品(第四代)競爭再次開始,新產品的開發必須加速。
2004年,上海電器科學研究所開始研究我國第四代低壓電器發展戰略。隨后,制定了第四代產品結構方案及實施計劃。目前研究所正加緊對第四代低壓電器產品進行研發和測試,預計今年投放市場。這些舉動無疑引起了市場各方的全面關注,成為了生產廠商關注的焦點。
“第四代產品與第三代產品有質的區別。”何瑞華說,“隨著微機處理器在低壓電器領域的大量應用,網絡化、可通信已成為國外第四代產品的主要特征之一。此外,智能型、小型化等已經成為低壓電器的發展趨勢。”
第四代產品與前三代產品的“機械式”相區別的這些特點,無疑在高筑行業壁壘,將加速老低壓產品的淘汰速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斷路器的智能脫扣器。資料顯示,施耐德、西門子等國外廠商生產的新一代低壓電器,由于采用了計算機技術和數字技術,研發的智能脫扣器能夠對電網中的參數進行計算和分析,從而提高斷路器的保護精度和可靠性。這些差異化的特點,將開拓大量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