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下海12種項目謹慎投資
投資也是致富的一種方式。說簡單些就是以錢生錢,還不用自己動手,很多人非常喜歡。項目是否有前景見仁見智,但有些項目及操作方本身的特質就不合適“下海”不深的中小投資者,因此還是要盡量少接觸為妙。
募資時適度宣傳介紹是必需的,任誰都免不了會“老王賣瓜”,但若過度夸大,里面必有“貓膩”。筆者常常看到許多夸張炫麗的營運計劃書,上面充斥著“一流”的經營團隊、高得離譜的贏收預估、“全亞洲第一或全球華人第一”的營運目標等內容。每每將營運計劃書內容與企業所展現的實際狀況相較后,讓人有“恍如隔世”的暈眩感。這樣的項目讓人心里不落底,你根本不知道實際情況,當然不能輕易投資。
項目二:技術太尖端的
“看不懂、太艱深”的項目要注意,中小投資者應秉持“看不太懂的不投,自己不熟的不投”的原則。因為,技術太過尖端常意味著失敗機率高、市場化還需一段時間、量產可能會有困難等等問題。這樣的項目往往要經歷幾輪投資才可能終成正果,而前期的小投入往往只是填牙縫。后期——后期已經不需要小投資者參與了。
項目三:大家一窩蜂投入的
兩年前流行的果汁飲料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大家都在做嘛!看起來還蠻有賺頭的,所以我們就下來做O!”但對投資者而言,這種風潮式的新創事業,已然注定其辛苦競爭的未來。除非你的事業有相較于他人勝出的地方(如:地點、人脈、資金、成本管控等),否則在不跟錢過不去的原則下,投資者對此種“一窩蜂式”的投資項目,都應抱著少碰為妙的心態。此類投資項目的進入門檻較低,原則是掌握時機、迅速進退,此等“機會財”絕對可以入袋,但若真要以經營事業的心態為之,則務請以具有獨特經營特色的企業為投資方向。
項目四:沒有優勢特點的
什么是企業的“優勢特點”?說明白些,就是企業擁有可能贏過競爭者的能力或潛力,這對投資者來說是件相當重要的事。試問投身商場與他人一較長短,不擁有一些比其它競爭者“優秀”的地方怎么行?對投資者而言,沒有優勢特點的企業,代表贏過其它競爭者的機會縮小了,同時也表示被其它同行競爭者以資金、技術、人材、通路等優勢“K”下陣來的機率增大了。投資當然是為了賺錢,投資者怎能投資一家成功機率低、失敗機會卻相對頗高的新創公司呢?
項目五:過于傳統又不思轉型的
“當今唯一不變的真理就是——變”,若企業已身陷僵局卻不思轉型因應之道,只一味地怨天尤人或堅守本業,反而會讓自己的路愈走愈窄、愈死。我們樂見的是,雖身處傳統產業,仍亟思提升自身競爭力與積極轉進蛻變的“活力型”企業。不論是電子商務化、導入ERP系統、遷廠尋求更低的成本、并購產生經濟規模、引進自動化制程技術、與國際大廠策略結盟、汰舊持強的產品檢視、增強新的高獲利營業項目等。這樣的公司眼光遠大,雖然成功與否仍在未定之天,但有變革才有契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