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拐點隱現滬銅新一輪跌勢在即
2月24日,經濟疲軟、供應過剩、人民幣貶值等諸多不利因素疊加地產停貸的消息,滬銅再度大幅下挫。筆者認為,地產市場出現拐點的特征若隱若現,從消費端和供應端兩個層面對銅價形成新一輪的沖擊。
房地產拐點若隱若現。首先,房地產自我調整周期的到來。如果說1月成交量下降部分是受春節因素影響,那么2月中旬成交量同比下降就很能說明問題了。根據中指最新報告,2月10日至2月16日當周,42個城市周均成交面積9成全部下跌,其中北京、深圳跌幅最大,分別下跌91.83和89.29%.
其次,經歷了2013年的快速加杠桿,房地產企業的杠桿率水平已處于歷史高位,這本身即意味著房地產企業在今年的融資滾動需求將處于高位,房地產行業資金鏈在去杠桿的大背景下比較脆弱。在負債成本上升疊加風險意識增強的雙重壓力下,商業銀行可能由2013年單純的“低風險轉至高風險”的配置模式轉向“同時壓縮低風險/低收益、高風險/高收益兩端”的模式。
若房地產拐點果真到來,那么供需端將因此受到沖擊。從供應端來看,融資需求驅動了中國進口大量的銅。2013年初,中國包括保稅區的銅庫存突破120萬噸,在2013年保稅區銅庫存一度降至45萬噸,而上期所銅庫存也大幅回落,直至2014年又開始回升。其中2月份保稅區銅庫存回升到60萬噸上方,上期所銅庫存回到19萬噸上方。去年保稅區銅庫存下降很大可能并非是消耗掉了,而是從上海保稅區向其他港口庫存轉化,部分流向國際市場。
大量的進口銅或者銅的影子庫存都是被融資鎖定的,但是終究會釋放出來,地產拐點可能是導火線。一方面,由于2014年銅內外比價持續走低,再加上人民幣貶值,部分轉口貿易的銅被迫轉化為內銷銅。這進一步抬升國內影子庫存水平。另一方面,據了解,2013年由于融資成本高企,部分房地產企業收購小型銅材企業,變相走貿易通道進口融資銅獲得低成本融資。如果房地產出現拐點,開發商資金緊張的話,這些銅很大可能被拋售變現。
從銅的下游消費領域來看,電力行業占第一大消費比重,交通運輸、家電和機械制造則位居其后。如果地產開工下滑,那么新房裝修的布線將大大減少,包括開關等家用電力設備。此外,汽車和家電業會受地產行業下滑的拖累,那么汽車和家電對銅的消費也將減弱。據統計,汽車產量每下降1個百分點,汽車消耗銅將下降530噸;空調產量每下降1個百分點,那么空調消耗銅將下降1648噸。最讓人擔心的是,地產行業會向上下游很多制造業傳導,這些行業的銅消費綜合起來也不是一個小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