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全國兩會工程機械業主要議題
2009年的“兩會”,注定是不平凡的,尤其在全球金融危機還未平息的今天,更是顯得至關重要。兩會召開以來,中國政府振興經濟的舉措引起全國乃至全世界的高度關注,“兩會”代表們的提案也成為全國上下關注的焦點。
參加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中,裝備制造業的代表委員是最活躍的群體之一。“堅定信心,做強做大我國裝備制造業”是參加本次兩會的裝備制造業代表、委員們共同的心聲。如何提高行業企業綜合實力以應對金融危機,如何真正振興裝備制造業,如何提出更多更好的關注整個行業發展的好提案,成了代表、委員們的責任所在。因此,今年“兩會”所面臨的許多行業焦點問題,必然會直接影響到本年度、乃至今后的國內外工程機械行業走勢。
那么,就讓我們一同來細數本次“兩會”工程機械行業熱議的焦點。
振興裝備制造業期待實施細則出臺
裝備制造業是為國民經濟各行業提供技術裝備的戰略性產業,是產業升級、技術進步的重要保障和國家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受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機械行業統計口徑內的裝備制造業工業總產值、出口增速同比分別回落了8.6%、15.2%。
為了振興我國裝備制造業,2009年2月4日國務院審議并原則通過了裝備制造業調整振興規劃。3月5日,溫家寶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專門提出,落實自主研發重大裝備國內依托工程和政府采購制度,著力發展重大成套設備、高技術裝備和高技術產業所需裝備,提高裝備制造業集成創新和國產化水平。
全國人大代表、徐州工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副主任閆麗娟表示:“國家對裝備制造業發展投入了極大關心,我們有責任,也有信心把工作做好。溫家寶總理的報告堅定了我們的信心。產業調整振興規劃更是措施及時,不僅有助于產業應對當前危機,并能為產業長遠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據了解,全國人大代表、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在今年“兩會”上的三大議題之一就是《關于盡快出臺振興裝備制造業規劃實施細則的建議》,他表示:“在整個裝備制造業還未走出低谷之時,盡早出臺細化的裝備制造業振興規劃細則是當務之急。當前金融危機仍未見底,世界主要工業國家貨幣大幅貶值,給中國裝備制造業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這一行業迫切需要國家的政策扶持,早公布,早受益,更有效,更主動。這樣才能將規劃真正落到實處,整體提升我國裝備制造業水平。”
自主創新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良方”
這次的“兩會”是在世界金融危機的背景下舉行的,而如何抵御危機也就成了“兩會”的焦點。
溫家寶總理5日向大會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也談及信心和力量的來源。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溫總理詳述了2009年政府的主要任務,從改善宏觀調控到積極擴大內需、從穩定發展“三農”到轉變發展方式、從繼續深化改革到著力改善民生……這份報告以超過三分之二的篇幅詳細闡述中國政府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所提出的一攬子經濟計劃。這項涵蓋解決“近憂”和“遠慮”的系統發展計劃,包括了當前正在進行時的四萬億投資計劃和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可以說,中國新一年的“播種”計劃已經制訂,為促進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謀好篇布好局。
作為我國最大的重型汽車變速器專業生產企業,陜西法士特集團公司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給企業生產經營帶來的壓力,積極應對,化“危”為“機”,克難攻堅,打好目標任務攻堅戰,為企業科學發展、適應發展贏得了主動權。全國人大代表、陜西法士特汽車傳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李大開深有感觸:“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僅依靠國家投資拉動,是比較被動的。作為工業企業來說,還應更加主動地加強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推出新產品,不僅要推出物美價廉,適應市場的產品,更要推出產品性能先進,能夠主動引導市場,這樣才能使企業的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得到加強。”。
全國人大代表、濰柴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譚旭光談到如何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時,也一樣充滿自信。他表示:“危機蘊藏著機遇,大危機蘊藏著大機遇。”市場只會淘汰弱者。濰柴不能被動應付,而要主動出擊,化危為機,強筋健骨,加快發展。譚旭光認為,濰柴發展的最大動力是科技創新。10年來,濰柴人全力創新,全面創新,全程創新,由此產生了應對危機的“抗體”。
全國政協委員、山河智能機械董事長何清華認為:“自主創新是做強我國裝備制造業的根本途徑。如何在危機中尋得機遇,首要工作是要創新。只有創新才能實現差異化競爭。”
據了解,目前我國裝備制造業主要存在著“加工能力強、創新能力弱”,“單機制造能力強、系統集成能力弱”等問題。圍繞這一問題,調整振興規劃和溫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都對裝備制造企業的創新能力提出了希望。
加大對工程機械領域創新人才培養
創新需要人才。據了解,為了鍛造企業創新競爭力,山河智能在企業內部構建起了一個“金字塔”結構的創新體系。“我們的一線工人都是這個研發體系中的一份子。”何清華說。
徐工閆麗娟對此也深有體會。此次參加兩會,她帶來了加大對工程機械領域創新人才培養的建議,她表示:“在危機影響下,國外企業紛紛減少投入,國內企業應抓住機遇積極吸引國外優秀人才。同時,也應加強與國內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同培養高端創新人才。”閆麗娟告訴記者,今年1月,徐工集團投資4.34億元建設江蘇(徐州)工程機械研究院。研究院建設完成后,將成為徐工集團技術人才的培訓基地和工程機械產品及零部件系統研究、孵化、輻射及服務基地。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外國專家局局長季允石表示:“受金融危機沖擊,一些發達國家企業破產,裁員增多,科研經費緊縮,一大批人才包括高層次人才面臨失業危險,這恰恰為中國引進更多的優秀人才創造了難得機遇。”他同時強調:“在金融危機背景下,我們可以用較低的成本引進境外技術和人才,但原則是一定要引進高層次的,國內緊缺的人才。”
“我們應該借助這個難得的機遇,加大研發力度,提升現有產品水平,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全國人大代表、上海電氣液壓氣動有限公司總工藝師李斌表示,“如果我們能把握好這個機遇,危機過去后,我們定會站在新的高點、新的平臺上。”
中國工程機械企業海外并購需要國家扶持
全國人大代表、三一集團總裁向文波3月7日晚在兩會間隙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是工程機械行業海外并購的“最佳時機”,但需要國家出臺配套措施。
“目前很多國外行業內上市公司的市值只有原來的10%,有些市盈率不到3倍,這應該說是一個非常好的并購時機”,向文波說,“歐美目前的壞消息不斷,信心喪失,銀行信貸出現緊縮,使得很多公司的現金流陷入危機,但是這些的公司的資產質量、技術水平、管理經驗還是有一定的優勢”。
向文波建議國家出臺相應的配套措施來幫助中國企業進行海外并購,比如提供信貸支持等,來幫助中國工程機械和裝備行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向文波在兩會發言中說,受金融風暴影響,海外許多具有技術和管理經驗優勢的企業,現金流正陷入危機之中,所以當前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海外并購的最佳時機。他還提到,目前已有海外企業與他所在企業接洽了并購事宜,但就是被“錢”捆住了手腳,希望政府能為他們提供信貸支持等優惠措施。
而向文波這一議題卻遭到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的一瓢“冷水”。
“不愧為毛主席的家鄉人,‘湘軍’果然不缺應對金融危機的信心,有主席當年鬧革命時的風范啊!”王岐山首先以詼諧一語肯定了向文波的“信心”。
然而,這位副總理話鋒一轉:“你對自己的管理能力有把握嗎?分析過雙方的文化差異了嗎?了解當地的工會勞資關系嗎?如果對方的工程師辭職了,難道你還要從長沙派人到國外去,讓整個企業都講湖南話?如果不能知己知彼,這種信心會讓我害怕。”
王岐山說:“企業想植根于一個地方,還要靠人脈、環境,你在湖南、在中國能如魚得水,在國外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在中國管理中遇到的難題,國外不一定能遇到。”王岐山還特意提到,為了提振全球進出口貿易正常運轉的信心,中美進出口銀行去年底聯合簽署了兩百億美元穩定出口的貿易融資協議,以在必要時幫助兩國產品及服務出口,為貿易融資提供新的資金。“形勢是在不斷變化著的,這些情況大家都要了解。”
“我們要敢闖,同時也要有科學的精神。”王岐山說,“希望大家考慮問題能更全面一些,在‘走出去’前要做非常深入的調查研究,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研究如何把‘走出去’與中央保增長、擴內需的一系列措施結合起來,讓‘走出去’更有力,更有效。”
王岐山對向文波說:“如果你要錢,我可以給你,但你先得把你們要收購的對象好好研究一下,我再告訴你答案。”
我國應建立工程機械應急網絡
2008年的冰雪災害和特大地震災害發生后所暴露出的重大災害應急體系的不足,在今年“兩會”上被關注。
其中,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政協副主席、中聯重科監事會主席龍國鍵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將在“兩會”上重點建議將工程機械裝備納入重大災害應急體系,并進行統一管理。
龍國鍵認為,工程機械裝備作為災害發生后的重要救災力量,涉及到橋梁、道路搶通、吊運、清障、挖掘、推平、鏟運、清掃、送水等眾多救援作業領域,在實際救援過程中意義舉足輕重。
但是,總結中聯重科參與唐山大地震救援、汶川地震救援等一系列重大救援工作的實踐經歷,龍國鍵認為,工程救險機械設備在實際的救災過程中還沒有發揮出應有作用,“建立工程救險機械設備應急網絡應該引起各級政府部門高度關注”。
由此,龍國鍵建議,建立全國、省、市應急網絡,能在最短時間內集結設備人員,集中救險。各級政府和有關責任部門、單位,在建立各種應急預案中,根據實際需要提出應具備的各種救險設備。“所謂設備不是指買來放在指定的地點不用,而是指提出需要的數量和規格。”
建立災后重建基金防震減災法修訂在即
汶川抗震救災工作報道及后期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情況,這兩天來成為兩會熱議話題。據本網編輯了解,為加速四川災后重建步伐,人大常務委員會審核同意建立災后恢復重建基金,該消息將有助于解決受災地區的恢復重建資金問題。汶川重建工作將在兩年時間內完成,總體投資規模達1.7萬億元,首先重建重點為學校、醫院及部分公共服務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