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區引領經濟騰飛5年間增長逾千億
湘潭市最繁華的芙蓉路以南,火炬園創新大廈分外醒目,這里是湘潭高新區創新的高地,也是在十一五期間成功躋身國家級高新區的創新中樞。
湘潭高新區工委書記肖克和告訴記者,2010年,湘潭高新區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將同比增長68%,是2005年的8.8倍,年均增長率達56.2%;高新技術產值253億元,同比增長47%,是2005年的5.5倍,年均增長率達41.6%;財政收入同比增長49.6%,是2005年的4.8倍,年均增長率為36.9%。
這一連串增長的背后,是湖南自主創新能力和科技轉化能力不斷增強的縮影,統計顯示,2009年,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由2006年的597.49億元增加到1427.09億元,占GDP的比重由7.8%提高到10.9%。按同比速度計算,“十一五”期間,湖南省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5年間將實現千億級增長。
“一區三園”成就核心競爭力
今年10月,我國首臺5MW永磁直驅海上風力發電機在湘潭高新區湘電股份成功下線。當日,科技部還授予了湘電股份“海上風力發電技術與檢測國家重點實驗室”牌匾。
而3年前,我國首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2MW永磁同步風力發電機就在這里順利下線,這意味著湘電股份在大型風電裝備制造領域已經躋身世界前列。
結出的碩果不僅如此,金秋十月,湘潭高新區喜事頻傳,中國電器工業協會風力發電電器設備分會成立大會在這里舉行、《財富》500強企業鐵姆肯軸承有限公司在高新區正式投產。
一個以新能源為核心的支柱產業正成為湘潭高新區的核心競爭力。肖克和說,十一五期間,湘潭高新區響應國家科技部“二次創業”號召,全力建設德國工業園、新材料工業園、火炬創新創業園,整體形成了“一區三園”,風電新能源、裝備制造、新材料和機電一體化先進制造等三大產業蓬勃發展的格局。他介紹,2009年湘潭高新區獲批為國家高新區。
發展新興產業加速打造“千億園區”
肖克和向記者描繪了十二五的宏偉藍圖,他說:“力爭到2015年,形成2-3個主導產業集群,技工貿收入突破1000億元,高新技術產值達750億元,財政收入達40億元,成為湖南省的國家創新型特色高新區名片。”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肖克和表示,將以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突破口,重點發展三大板塊的產業:一是重點發展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以風電裝備產業為主體,支持太陽能光伏、地熱能、生物質能等產業發展,2015年新能源裝備基地產值實現400億元以上;二是大力發展精品鋼材深加工產業,發展管線管和汽車用鋼等加工產業,2015年精品鋼材深加工產業基地實現產值350億元以上;三是大力發展以火炬園為基地的現代服務業和聯運港區為代表的現代物流業,2015年產業產值達250億元以上。
過度依賴湘電集團的帶動優勢,在產業出現調整的時候會否影響抵御風險的能力?對此,肖克和說,他們已考慮到這一問題。“我們將按布局集中、土地集約、產業集聚的發展要求,重點發展兩大主導產業,做大孵化器和總部經濟,著力打造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園、鋼材(金屬)深加工產業園、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園、LED產業園、節能環保產業園,完善建設科技企業加速器、倉儲物流區、綜合服務配套區,推進‘千億園區’建設。”
數字看成就
2009年全省完成高新技術產品產值4501億元,同比增長27.5%;實現增加值1427億元,同比增長29.9%,占全省GDP的11.0%。形成了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先進制造、新材料等優勢領域。
2009年底,全省高新技術企業平均規模(平均產值)達到2.85億元,是2005年的2.0倍,規模年均擴大19.5%。
民營高新技術企業占比不斷提高,2009年,全省私人控股高新技術產業實現銷售收入1631.1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4.3%,比國有及集體控股企業高3.3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