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GDP增長回落看機床市場回暖跡象
在剛剛結束的CIMT2009上,高質高量的參展商和觀眾,大額的成交量等火爆的現象,都很大的提升了業內人士的信心,使人們感受到了市場回暖的跡象。但是,市場復蘇的速度究竟有多快,在當前這個階段,機床行業特別是中國機床產業還要面臨怎樣的困難,如何去應對這些挑戰?在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后,面對這些數據,中國金屬加工在線和你坐下來,冷靜的進行一番思考。
中國國家統計局2009年4月16日公布,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65745億元同比增長6.1%,比去年同期回落4.5個百分點,創下1992年有季度統計數據以來最低。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700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31968億元,增長5.3%;第三產業增加值29077億元,增長7.4%。
工業生產增長企穩,企業利潤總體下降,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1%,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1.3個百分點,其中1-2月份增長3.8%,3月份增長8.3%。
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下降,工業品出廠價格環比降幅縮小。一季度,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下降0.6%(3月份同比下降1.2%,環比下降0.3%)。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下降4.6%,環比降幅逐月縮小,其中1月份環比下降1.4%,2月份環比下降0.7%,3月份環比下降0.3%。
對外貿易大幅下降,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減少。一季度,對外貿易出口總額4287億美元,同比下降24.9%。其中,出口2455億美元,下降19.7%;進口1832億美元,下降30.9%。進出口相抵,順差623億美元,同比增加209億美元。一季度,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218億美元,同比減少56億美元。
從以上數據,不難看出,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國外需求急劇減少,出口需求降幅較大,中國企業訂單明顯減少,現金流瀕臨斷裂。企業的效益下降,財政收入減少,導致經濟存在較大的下行壓力。透過這些數據和所面臨的困難,提醒企業需要從CIMT2009的火熱中冷靜下來。
當中國傳統的“出口導向型增長模式”遭遇巨大沖擊之時,在“長三角”、“珠三角”的眾多中小型出口企業相繼倒閉的情況下,整體中國經濟也處在一個30年未見的轉折點上,中國經濟面臨嚴峻考驗。自2009年1月14日至2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先后審議并原則通過汽車、鋼鐵、紡織、裝備制造、船舶、電子信息、石化、輕工業、有色金屬和物流業十個重要產業的調整振興規劃。之所以選擇這十大產業,主要應是著眼于兩點:第一是重要性。這些行業都屬于中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是工業產值和國家稅收的主要貢獻力量,吸納就業人群的主要渠道,它們一同貢獻了中國GDP的40%,吸納就業人口超過1億人,是拉動GDP增長的主要行業,對經濟發展影響巨大;第二是問題突出。這些行業都在近些年開始出現產能擴張過快、供給過剩,低水平重復建設、產品結構不合理,低端耗能和污染嚴重等問題。由于依賴出口程度較高,它們都在此次金融危機中受到較大沖擊。
其實,《十大行業振興調整規劃》是中共中央2005年10月提出的“十一五發展規劃”的強化與延續,是對構建中國新型發展戰略的再思考與階段性策略調整,即全力推進中國經濟從簡單規模擴張向構筑綜合競爭力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