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行業出口居全國前列
深圳市實施工業適度重型化戰略初見成效,記者從昨天下午召開的深圳機械行業協會第五屆理事大會暨協會成立20周年慶典上了解到,2006年深圳機械行業總產值將突破1800億元,同比增長25%;出口總額達150億美元,位居全國同行業前列。副市長張思平、市政協副主席李連和出席會議。
隨著深圳經濟的發展,近年來產業“偏輕”、發展后勁不足的問題也日益顯現,為使工業“底盤”加重,近年來,深圳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大對機械制造業的扶持力度,力促深圳裝備制造業發展,這無疑為正在崛起的深圳機械行業“錦上添花”。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深圳機械行業由昔日3家農機廠起步,經過20多年發展,現已成為由金屬制品業、通用機械制造業、專用機械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和辦公自動化設備制造業6大門類構成,擁有1.2萬家生產經營企業,從業人員達65萬,具有關聯度廣、配套能力強、附加值高、耗能低、無污染、效益好等特點的優勢產業,其規模和產值自1999年起已成為僅次于電子信息產業的深圳第二大工業產業。
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好是深圳機械產業的顯著特點,該行業每年為世界各地廠商提供數以萬計的基礎裝備和配套加工服務。目前,深圳已成為世界金屬零部件生產基地,每年為全球及世界500強企業配套提供產值達600億元的精密金屬零部件;成為世界集裝箱生產基地,年產集裝箱136萬只,國際市場占有率60%,連續10年保持世界排名第一;成為世界微電機生產基地,年產量超過5億只,國際市場占有率10%以上;成為世界辦公自動化設備生產基地,日本12家和其他國家6家辦公設備生產廠商均在深圳及周邊地區投資生產,年產量約200萬臺;成為全國模具生產基地,模具年產值達120億元,并以模具精度高、質量好、管理先進、交貨期短而聞名世界;成為全國注塑機及壓鑄機生產基地,集聚了一大批品牌注塑機企業和壓鑄機龍頭生產企業,年產值達15億元,占據全國同類產品市場半壁江山。此外,登機橋占國內市場80%以上,金屬容器、自動化停車設備等產品在全國同類產品市場名列前茅。
作為深圳機械行業的“娘家”,市機械行業協會成立20年來,千方百計為行業企業出謀劃策,為企業找市場,接訂單。同時,努力打造6個服務平臺,包括創辦中國深圳機械網等,使企業迅速做強做大,在國內、國際市場上的占有率不斷提高。
昨天的會議上,深圳機械行業協會還進行了第五屆理事會換屆選舉,新一屆協會會長由東江集團董事長李沛良擔任。
經過幾個月的評選,2006年深圳機械行業杰出人物也在昨天正式“出爐”:深圳市中集天達空港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鄭祖華、深圳市銀寶山新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胡作寰、深圳市華益盛模具有限公司總經理鄒強、深圳市捷甬達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杰、億和塑膠電子制品(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紅斌、番禺石樓機械廠廠長曹敬坤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