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價大趨勢依舊偏空
進入1月以來,銅價持續大幅下挫,截至1月26日,倫銅報收于5616美元/噸,當月下跌10.5%;滬銅1504合約報收于40260/噸,當月下跌10.41%。筆者認為,本輪下跌行情是自2014年下半年以來銅價慢熊走勢的延續與加速。
2015年精銅面臨過剩
近期,整體的宏觀氛圍仍然偏空。除美國經濟一枝獨秀外,其他經濟體均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近期世界銀行將2015和2016年全球經濟增長由3.4%下調到了3%,其中國內經濟承壓使得市場對于銅消費放緩的擔憂尤為嚴重。
2014年以來,國內施行了一系列的小幅寬松政策,但是刺激措施的邊際效果遞減,多項經濟數據顯示其效果并不明顯。展望2015年,國內GDP繼續放緩至7%已經成為共識。基本面上,預計2015年銅精礦產量增加130萬噸,增速為5.9%,為近幾年來新高。國內2015年將新增粗煉及精煉產能為75萬噸和90萬噸,其中約有40萬噸集中在一季度釋放,新增供應壓力顯著。國外在近幾年沒有較大產能釋放之后,2015年將面臨約70萬噸的產能。在連續數年的精銅短缺后,預計2015年精銅將過剩48萬噸。
現貨支撐減弱
制約銅價前期難以出現加速下跌的主要原因是現貨端的支撐作用,現貨高升水以及主要顯性庫存持續處于低位使得銅價下跌過程并不流暢。但是進入2014年下半年以來,國內精煉銅產量持續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統計局數據顯示,12月精煉銅產量同比增加34.3%,至832618噸。預計后期電解銅產量將繼續維持在高位。隨著1月以來下游逐漸進入淡季,需求轉弱明顯,不少企業提前歇業停工,而持續的資金緊張導致傳統的年前備貨基本停滯。
在經歷了長時間的顯性庫存走低的情況后,全球主要的顯性庫存在2014年下半年出現了企穩,12月以來則呈現顯性庫存加速重建的狀態,兩個月內LME及SHFE銅庫存累計增加近12萬噸。
美元及原油是銅價下跌加速的導火索
當前經濟呈現美強歐弱的格局,未來美聯儲加息以及歐洲實行QE分化政策使得美元一路走高至94.5,而原油價格自去年9月以來跌跌不休,使商品市場普遍承壓。當前,在原油和美元的影響下,工業品普遍存在較大的跌幅。在整個基本金屬品種中,銅屬于基本面較弱的品種,且之前有著諸多的制約下跌因素存在,因而未能出現較大的跌幅,但是隨著這些因素的逐漸緩解,后市銅價下跌走勢還將延續。
行情展望
下游廠商依然處于淡季,近期小型的下游廠商出現停工放假的也較多,開工率繼續走低,主要需求仍然以剛需為主,下游廠商少有補庫意愿,在近期的釋放后,后續下游消費仍然看淡。春節前,需求仍將延續弱勢,現貨端難以支撐銅價走高。
短期來看,銅價在暴跌之后維持振蕩偏弱態勢,并未出現較為有力的反彈,目前,隨著現貨市場的進一步走弱以及庫存的快速積累,銅價將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同時,銅礦方面基本上不太可能出現較大規模的減產,春節之前仍然可以保持逢反彈沽空的思路,節前銅價下探至38000元/噸一線附近的概率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