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學松:工程機械去年增速7%
從2005年年中開始,有關工程機械行業回暖的消息從各種渠道冒了出來。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理事長韓學松說,雖然2005年統計數據沒有出來,但預計全年工程機械仍將增長7%左右。
裝載機、叉車增幅明顯
縱觀2005年中國工程機械市場,工程起重機、推土機、壓實機械的下滑與叉車、裝載機的高速增長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對比。而液壓挖掘機、平地機與2004年相比則略有增長。
2005年前三季度,叉車、裝載機分別增長了11.9%、13.1%,正是由于這兩塊業務的持續增長,抵消了工程起重機、推土機、壓實機械等產品的負增長,使得仍受國家宏觀調控影響的工程機械行業保持了平穩發展態勢。
此外,業內人士分析,由于2004年1~3月主要產品的增幅較大,有的高達74%,出現了“井噴”現象,從而影響了今年前三季度的增幅統計數值。以挖掘機為例:13個廠家,2004年1~3月共銷售13880臺,占前三季度銷量24056臺的57.7%;而2005年1~3月銷售了6840臺,占前三季度銷量20525臺的33.3%。但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從4月份開始,2005年挖掘機的銷售均高于2004年同期。工程起重機、推土機都存在類似的情況。
在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2005年前三季度統計的銷售數據中,裝載機和叉車的表現尤為顯眼,20個廠2005年前三季度共銷售76860臺裝載機,同比增長13.1%;叉車2005年前三季度銷售52618臺,同比增長11.9%。
記者從鏟運分會獲悉,2005年1~11月中國裝載機已完成9757臺的銷量,同比增長18%,預計全年完成的銷量在10.5萬臺左右,增幅在10%以上。同時,叉車2005年1~11月銷量為67549臺,同比增長13.54%,預計全年能達到7.5萬臺,實現增幅15%。
如果說這一平穩發展的態勢讓人看到了行業從宏觀調控下復蘇的曙光,那么工程機械出口的快速增長則讓更多的企業開始了國際化的步伐。
出口快速增長逆差減小
事實上,工程機械的出口一直在進行。只是過去是在悄無聲息地運轉,但當2004年從日歷上掀過之后,其動靜越來越大,到2005年年底已經開始隆隆作響。
據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的統計資料顯示:2005年1~10月工程機械出口值已達23.3億美元,比2004年同期增長了64.6%,進口值為2..4億元,同比降低23.9%,進出口基本持平。在此之前,曾單月出現大幅的順差。
從企業反映的數據來看,徐工集團進出口公司11月份實現自營出口1100萬美元,單月出口首次超千萬美元。2005年1~11月,徐工集團自營出口768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45%,創歷史最好水平。共出口1300多臺工程機械,在全國同行業中繼續保持領先地位。
而鼎盛天工140臺平地機出口阿根廷的記錄更是創下了目前為止我國平地機行業單筆最大的出口業務。
不僅如此,企業還紛紛加快了到海外生產的步伐。2005年12月11日,由山東常林股份有限公司和馬來西亞萬發集團合資成立的常林(馬)工程機械有限公司在馬來西亞舉行了竣工典禮。這表明,常林集團將在馬來西亞當地生產常林裝載機、壓路機、平地機等工程機械供應當地市場及周邊東南亞國家。
隨著出口的步伐越走越踏實,產能過剩問題如錐在囊,在工程機械行業各類產品中顯露出來。
產能壓力逐步顯現
讓我們聽聽工程機械行業分行業的聲音。
中國建筑機械協會混凝土機械分會秘書長盛春芳:一般我們說混凝土機械指“一站三車”(即混凝土攪拌站、散裝混凝土運輸車、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和混凝土泵送車),2005年除了混凝土攪拌站是正增長外,“三車”銷量都有所下滑。此外,各企業由于產能過剩,因此為了搶市場,除了價格競爭,還有付款方式的比拼,資金滯留問題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