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核“芯”市場:英特爾、AMD藍圖對決
英特爾和AMD對2006年臺式電腦市場規劃了什么?是65納米加工、越來越復雜的多核結構?還是虛擬化加之創新的940引腳槽?
英特爾:雙核、65納米,還有更多
除了系列新型處理器之外,英特爾在2006年的大舉動是,從當前的90納米工藝轉移至65納米CPU加工工藝。此舉除了帶來進一步的盈利,還將使單芯片可集成更多數量的晶體管,從而為雙核及多核平臺創新奠定更堅實的基礎。
轉向65納米令英特爾在短期內(也或許是長期)贏得超越AMD的最大優勢,后者在2006年還無力轉向65納米。
據英特爾公布的消息,2006年上半年,公司規劃似乎將固守當前一代的CPU架構,而在下半年則將推出下一代技術,并震撼人心。
新工藝推出的首批處理器將是當前一代的單核CPU奔騰4,代碼名為“Cedar Mill”,并于2006年初發布。英特爾還將在新型雙核處理器系列中采用同樣的65nm Cedar Mill內核,代碼名為“Presler”。
AMD:抗爭到底
盡管英特爾對未來計劃的宣傳攻勢叫囂塵上,AMD卻令人驚訝地采取秘而不宣的態度。雖然AMD宣布將與IBM合作開發65納米制造技術,但2006年對于AMD而言實現新工藝還不太可能。因此該公司可能不會發布新CPU結構。
AMD在2006年的主要動向是發布全新的虛擬化技術,代碼名為Pacifica。
虛擬化是一種在單個電腦上運行多個操作系統或在同一操作系統上運行多個實例的方式。該技術對軟件開發商應該說是一大福音,將提升安全性,減少服務器伸縮成本。
AMD可能還將發布以下四大新處理器系列:Athlon 64 X2、Athlon 64 FX、Athlon 64和Semp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