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裝備制造業任重而道遠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張小虞先生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反復強調,建設機械裝備制造業強國的任務還很艱巨,今天的中國必須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
四項任務
張小虞說,機械裝備制造業目前面臨四個主要任務:第一是自主創新的產品開發能力。沒有自主開發,就沒有發展出路和前途。第二是零部件工業的堅實基礎。特別一些關鍵零部件的水平,影響和制約了主機制造業的發展。第三是相關產業的支持。裝備制造業現在的水平還不夠高,企業設備只能進口世界品牌產品。這一點對機床行業的要求更為緊迫。同時,物流、金融、信貸業的發展現狀也難以支撐汽車等產業的發展。第四,無論企業還是行業都須建立完善的銷售系統,樹立服務無止境的觀點。個性化生產只是一種概念,服務的人性化,才能保證“用戶是上帝”不成為一句空話。
機械工業必須完成以上四個基本任務,有所作為,才能為其他產業提供基礎裝備和優質裝備。比如信息產業的發展,同樣離不開機械工業的發展,目前其生產設備只能依賴進口,成為這一行業發展的瓶頸。社會發展的客觀事實說明,機械工業的發展前景很大,面臨的機會和挑戰很多。
張小虞舉例說,中國真正的修路工程才剛剛開始,它是指暢通的公路,真正意義上的公路,而不是那種土路、石子路,這塊市場的需求還很大。這位汽車工業專家說,要用高新技術提高裝備制造業的水平,汽車工業已成為高新技術的載體。他認為,工業化仍然是未來中國發展的主要方向。作為工業化的基礎,機械制造業必須為社會進步與發展提供先進裝備。
無法提前退場
2005年,企業面臨諸多壓力。首先是原材料漲價,如鋼材、原油價格上漲以及銀行提高利率,企業籌資成本上升等,都將繼續影響產業發展。在今天的市場競爭中,各項成本上升,產品卻不能漲價。這對所有企業來說都是一個嚴峻考驗。一點也沒有放松的余地。對機械制造業企業來說,只要你進入了這個行業,就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比賽的開始,沒有提前或中途退場的可能,否則,將付出極大代價。張小虞說,它不可能給人以試探的機會,因為一旦進入,要想離開時,其撤退的成本更大,往往已經很難脫身。
對于近年來機械工業出現了一批優勢企業,在工業總產值、增加值等均出現了前所未有業績的情況,張小虞告誡:作為機械工業企業的領導者,既要有不知天高地厚的膽略,又要有如履薄冰的謹慎,在市場競爭面前絲毫不應有一點點懈怠。張小虞介紹,2005年中國還要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調控的方向、重點、政策都會有相應的調整,國家將在完善核準制、備案制等方面取得新進展。張小虞分析,國家的每一次宏觀調控,對企業都是一次機會。這就好比是一塊蛋糕,國家要控制這塊蛋糕變大變小的速度,企業無法參與蛋糕變化速度的決策,但卻要努力保證自己這一塊努力變大。無作為的企業是國家蛋糕變小,它也跟著變小;而有作為的企業,應該是別人變小,我變大。
全行業應注意宏觀調控政策的變化,順應宏觀大環境的發展,保持協調,平穩發展。2010年前中國的經濟大環境大體就是這樣的。以結構調整來應對逐步趨緊的市場環境,加快發展節能、節材、對環境污染小的機械裝備,將是今后一段時期這一產業發展的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