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自主品牌有意聯合采購鋼材和輪胎
-
日前,有知情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江淮、吉利、長城、海馬、力帆共5家自主品牌汽車企業,有意聯合起來采購鋼材和輪胎。這一意向是前不久5家車企主要負責人在北京召開的一次會議上達成的。據了解,我國自主品牌汽車企業自發提出在采購環節上進行聯合合作,這還是第一次。
- 目前只是初步意向
此前,江淮、吉利、長城等5家自主品牌車企已經決定聯合開發自動變速器,并取得了實質性進展。這一次,這些企業又決定聯合采購鋼材和輪胎。知情人士說:“這些企業希望通過聯合采購來降低生產成本,緩解資金壓力,提高競爭力。”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我國汽車企業資金、成本控制壓力陡增,少數自主品牌汽車企業資金鏈出現裂縫。企業不得不通過改善內部管理、提高經營效率來縮減開支,從采購環節降成本也納入企業考慮的范圍。
記者2月10日向海馬汽車有關人員求證時,該公司宣傳部人士告訴記者,還不知道有這件事。長城汽車有關人士也對記者說,他們沒有聽說聯合采購的事情。可以肯定的是,目前此事還沒有明確的進展。
一位參與了會議的企業人士告訴記者,在會議上,5家汽車企業只是達成了初步意向,真正實施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一是自主品牌汽車企業聯合采購鋼材和輪胎,在我國沒有先例,沒有成功經驗可借鑒,只能摸索著走。
二是各汽車企業都已經有相對穩固的原材料采購渠道和供應商體系,要整合起來,需要協調各方利益,甚至犧牲單個企業的一部分利益。
三是聯合采購涉及面很廣,還有很多細節需要敲定,因而不可能很快有結果。
不過,這位人士向記者透露:“這幾家企業的老總都非常看好這一項目,也下了很大決心。應該能成。”
- 聯合采購有現實意義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董建平曾經在北京現代負責采購工作。根據工作經驗,他認為,自主品牌汽車企業聯合采購鋼材和輪胎是一件好事,值得肯定。多家汽車企業聯合起來,直接面對鋼鐵廠、輪胎供應商,可以提高議價能力,獲得更低的采購價格。而且此次聯合采購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董建平分析說,采購原材料和零部件看似簡單,其實繁冗復雜。每家汽車企業車型眾多,產品種類各異,所采用零部件和原材料五花八門,要統一采購有一定難度,但如果企業之間能夠揚長避短,實現聯合采購,也是可能的。
去年,上海大眾和一汽-大眾產銷均呈高增長態勢,銷量雙雙超過上海通用,成為車市一大亮點。南北大眾能夠成功打翻身仗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極力推行的降成本戰略。作為該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南北大眾首先在零部件采購上聯合起來。根據雙方制定的計劃,今年,上海大眾和一汽-大眾的共用供應商零部件采購比例將從20%擴大至75%。
南北大眾能夠聯合起來,與他們共有的大眾血統分不開。我國自主品牌車企的產品結構類似,也將為實現聯合采購帶來一定便利。而且,5家自主品牌車企進行聯合采購,首選鋼材和輪胎,也是從現實考慮的。
“像日本車和德國車存在很大不同,所用板材很不相同,很難實現聯合采購。自主品牌車企的產品集中在小排量汽車,所用板材差別不是特別大,所用輪胎的差距也很小,完全可以實現統一采購。”董建平說。
- 戰略買家策略值得重視
前些年,在鐵道部主持下,我國在高速鐵路技術引進項目中采用“戰略買家”策略,獲得了巨大成功,并作為經典的商業案例被廣泛傳播。業內人士認為,此次5家車企聯合采購鋼材和輪胎,也采用了“戰略買家”策略。該策略值得在汽車行業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