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式工程機械新型電液制動系統
傳統制動系統的制動管路長,閥種類多,結構復雜,尤其對于軸距較長或帶有掛車的車輛,制動傳輸路線長,常產生反應慢等制動滯后現象,安全性降低,且制動系統的成本較高。近年來,國外在車輛制動系統方面出現了很多新技術、新結構,其中線控制動是繼車輛防抱死制動系統ABS、牽引力控制制動系統ASR等技術之后出現的一種新型制動型式。線控的概念源于飛機制造,隨著電子技術的廣泛應用,這一概念被引入車輛制造領域,出現了線控轉向、線控駕駛及線控制動等技術在車輛上的應用。與傳統的制動系統不同,線控制動以電子元件代替部分機械元件,成為機電一體化的制動系統。在電子控制系統中設計相應程序,操縱電控元件來控制制動力的大小及制動力的分配,可完全實現使用傳統控制元件所能達到的ABS及ASR等功能。
1 線控制動系統的分類及特點
目前線控制動系統分為兩種類型:一種為電液制動系統EHB(Electro-hydraulic Brake),另一種為電子機械制動系統EMB(Electro-Mechanical Brake)。電液制動系統是將電子與液壓系統相結合,由電子系統提供控制,液壓系統提供動力;電子機械制動系統則采用電線及電制動器完全取代傳統制動系統中的空氣或制動液等傳力介質及傳統制動器,是未來制動控制系統的發展方向。線控制系統的共同特點是都具有踏板轉角與踏板力可按比例調控的電子踏板;具有控制制動力矩與踏板轉角相對應的程序控制單元;具有的程序控制單元可基于其他傳感器或控制器的輸入信號實現主動制動及其它功能。
與電子機械制動不同,電液制動不會占用車輪制動器附近空間,也不會增加額外重量。相對電子機械制動的42V電源的高能耗,電液制動利用原車電源即能充分滿足要求。為滿足大噸位量型車輛或工程機械的制動要求,只有采用液壓系統才能產生足夠的制動力矩。此外,由于工作及轉向的需要,輪式工程機械一般都具有多路液壓系統,利用原車液壓源建立電液制動更容易。因此,在輪式工程機械上實現線控制的第一步是實現電液制動。
2 輪式工程機械電液制動系統
動力制動系統以其優越的制動性能及可靠性背國內外廣泛應用于輪式車輛。目前從國外引進的多種輪式工程機械,全部采用全液壓動力制動系統。全液壓動力制動盡管較氣頂液式制動具有很多優勢,但對于自行式登高作業車、集裝箱搬運車等需要進行遠程控制的車輛來說,仍需較長制動管路。采用電子與液壓系統相結合的電液制動系統不但可以解決上述問題,而且較常規的全液壓動力系統具有更多的優點。
輪式工程機械的電液制動系統的基本結構及原理與汽車不同,它是在全動力制動系統的基礎上采用電液新技術加以改進來實現的。圖1所示系MICO公司的輪式車輛的線控電液制動系統方案。新系統增加了電子踏板、電控單元、閥驅動器及電液制動閥,取消了原有的壓力控制閥,保留了原全動力制動系統中的泵、蓄能器充液閥、蓄能器及制動器。
其基本原理是:電子踏板1將踏板角轉換為電子信號,同時輸入到電控單元2及閥驅動器3。電控單元2將控制電流及信號分別輸入到電液制動閥4和閥驅動器3。閥驅動器3根據兩個輸入信號中的較大值產生控制電流輸入到電液制動閥5。電液制動閥4、5根據輸入電流調整輸出到制動器的壓力。
由圖1所示可以看出,盡管轉換看似復雜,并增加了元件的數量,但設計人員可通過元件的調整布置,利用可編程電控單元使系統全動力制動系統所無法實現的功能。
與電子機械制動不同,電液制動不會占用車輪制動器附近空間,也不會增加額外重量。相對電子機械制動的42V電源的高能耗,電液制動利用原車電源即能充分滿足要求。為滿足大噸位量型車輛或工程機械的制動要求,只有采用液壓系統才能產生足夠的制動力矩。此外,由于工作及轉向的需要,輪式工程機械一般都具有多路液壓系統,利用原車液壓源建立電液制動更容易。因此,在輪式工程機械上實現線控制的第一步是實現電液制動。
2 輪式工程機械電液制動系統
動力制動系統以其優越的制動性能及可靠性背國內外廣泛應用于輪式車輛。目前從國外引進的多種輪式工程機械,全部采用全液壓動力制動系統。全液壓動力制動盡管較氣頂液式制動具有很多優勢,但對于自行式登高作業車、集裝箱搬運車等需要進行遠程控制的車輛來說,仍需較長制動管路。采用電子與液壓系統相結合的電液制動系統不但可以解決上述問題,而且較常規的全液壓動力系統具有更多的優點。
輪式工程機械的電液制動系統的基本結構及原理與汽車不同,它是在全動力制動系統的基礎上采用電液新技術加以改進來實現的。圖1所示系MICO公司的輪式車輛的線控電液制動系統方案。新系統增加了電子踏板、電控單元、閥驅動器及電液制動閥,取消了原有的壓力控制閥,保留了原全動力制動系統中的泵、蓄能器充液閥、蓄能器及制動器。
其基本原理是:電子踏板1將踏板角轉換為電子信號,同時輸入到電控單元2及閥驅動器3。電控單元2將控制電流及信號分別輸入到電液制動閥4和閥驅動器3。閥驅動器3根據兩個輸入信號中的較大值產生控制電流輸入到電液制動閥5。電液制動閥4、5根據輸入電流調整輸出到制動器的壓力。
由圖1所示可以看出,盡管轉換看似復雜,并增加了元件的數量,但設計人員可通過元件的調整布置,利用可編程電控單元使系統全動力制動系統所無法實現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