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展覽組織者要創新
1.創新是展覽組織者的自我要求
首先是吸引更多的展商和觀眾的需要。每個展覽公司,每個組展的專業協會,或者每個政府展的組展部門都應該知道,一個展覽的核心價值在于它能否滿足參展商和觀眾之間交流和交易的訴求。對展商而言,只有和他所期待的目標觀眾有了密切交流,他的參展目的才算達到。今天,每個組展機構在經營運作項目中,最大的難處就是如何吸引更多有質量的展商和觀眾來參加你組織的項目。現在的參展商的參展活動已經逐步地理性化了,他們不再盲目,不再沖動,越來越趨向科學化。他們在做決策的時候,希望知道他們在展會上所投入的營銷支出到底創造了多少價值。施樂全球會展營銷總裁麥迪森對公司從事參展業務的工作人員說:“如果有實實在在的數據顯示你在參展中所做的事能為公司的業務或宣傳創造高價值,那么這樣的數據越多,我給你的參展資金和資源也越多。”
其次是保持參展商和觀眾忠誠度的需要。一個好的展覽會,參展商的忠誠度要高達70%~80%以上,觀眾的忠誠度也要超過50%。然而許多展覽組織者缺乏這種客戶的忠誠度。每屆展會疲于招展,甚是辛苦,那么為什么缺乏忠誠度呢?有時是展會的質量問題,但相當多的時候是展覽組織者無法提供上一屆或上幾屆展會的詳細數據,無法給予參展商再次參展的信心。
第三,是提高整個服務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需要。今天,展會的競爭已經進入了從數量到質量的轉變,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展會的大型化、專業化和品牌化趨勢日益明顯。簡單的外延擴張,粗放的運作服務模式已被市場所淘汰,而求內涵、求高效、求質量已成為組織者的共同目標。過去,拷貝不走樣的情況在展覽界層出不窮,題目的抄襲,招展資料的抄襲,服務方式的抄襲,甚至口號文字都會抄襲,這些都很容易,因為這是形式,雖有內容但缺乏靈魂。今天理智的組織者都意識到簡單地抄襲照搬已經過時,要通過創新,使自己的展會有靈魂,有文化,有內涵,有差異,與眾不同,這是立于不敗之地的保證。
2.創新是展覽市場激烈競爭的必然需求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展覽市場的巨大潛力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利益主體,在強大的經濟發展支撐下,展會越來越多,辦展機構越來越多(目前包括政府、商協會、國企、民企、外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辦展機構大致可分為五大層次,他們的辦展方向也出現了各自的特點。
(1)政府辦展強勢依舊,但需要創新
從中央政府層面,除了公益性的宣傳教育性的展覽外,這兩年商貿性的展覽數量雖未增加,但也未減少。值得注意的是,在有限的幾個展中都分別加大了辦展的力度,走向了專業化的方向。
從地方政府層面,各地辦展的積極性仍然高漲,沿海城市辦展熱已逐漸向中西部城市蔓延。建設會展城市的口號隨耳可聞。但是政府辦展要走向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在策劃、運作和管理模式上必須創新。
(2)商協會辦展雖方興未艾,仍需要創新
作為行業組織或民間機構的商協會,近年來對辦展給予了高度的關注,過去雖有商協會參與辦展,但多數是與專業展覽公司合作,有的甚至只是掛個名,具體工作很少參與。但近幾年來,商協會辦展的積極性越來越高,有的協會在發展綱要中明確表示,辦展將是協會的“主業”,有的已明確告知原有的合作伙伴,協會將自主辦展。但是應該看到,會員的優勢不是辦好一屆展會的惟一條件,走專業化辦展仍然是商協會需不斷摸索的創新之路。
(3)國有展覽公司挑戰嚴峻,更需要創新
進入新世紀以來,國有展覽公司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多,外有競爭對手的不斷出擊,內有機制體制的束縛制約。因此這兩年來,國有企業也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有的嚴防死守,竭力保持原有的市場份額;有的則逐步收縮,被迫做出放棄的選擇;有的則干脆改變體制性質,成為新的多元化的辦展主體。令人可喜的是對創新的迫切需求已越來越成為國有展覽公司的共識。
(4)民營展覽公司有進有退,正在不斷創新
作為改革開放中國會展業的一支新生力量,民營展覽公司曾經走過了一段高速發展的輝煌時期。靈活的機制,敏銳的市場反應是民營企業的競爭優勢。近幾年來,面對激烈的競爭和創業階段的原始積累,民營企業也因人而異地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有的聚焦一點,專心致志地做一個或幾個品牌項目;有的對外合作,最大限度地化解風險,爭取更大發展空間;有的則通過資本化方式把項目和公司整體出讓。
(5)境外展覽公司迅猛擴展,逼迫人創新
境外展覽公司在國內擴展的勢頭有進一步增強的勢頭,除了在國內設立分公司、子公司外,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通過資本運作,收購或并購國內的展覽企業和展覽項目。最近一個值得注意的動向是意大利米蘭展覽公司和德國漢諾威展覽公司簽訂了一份意向書。根據這份意向書,意大利米蘭展覽公司將在五年內出資1220萬歐元購買漢諾威展覽公司在中國公司49%的資產。從這種動向可以看到,國外展覽巨頭也不希望在中國市場單打獨斗,他們希望聯合起來,加大對中國展覽市場的爭奪。
中國展覽市場是一個最活躍、最興旺、最具潛力的市場,但同時也是一個最競爭、最具挑戰性的市場。在這樣的競爭中要立于不敗之地,要爭得一席之地,要取得一份話語權,只有靠自己的實力,靠自己的能力,而實力和能力只能來自于不斷地創新。
3.創新是提高會展業國家競爭力的自主追求
作為中國的會展人,我們掌握了多少核心技術,擁有幾個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有多少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雖然這幾年會展業發展得很快,項目增長、場館增長、從業人員增長、營業規模增長,但是在這些增長里面,我們更多地看到了一些外資企業用其雄厚的資金進行大規模的并購活動,看到了一些民營企業由于缺少發展后勁而迅速把培養多年的項目資本化的出讓活動,看到了國有企業面臨競爭而缺少應對措施的尷尬局面。
即使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引進一些好的項目和管理經驗,但是創新能力卻是引不進來的。展覽業的對外開放,決不只是一味從項目、資金、管理技術的引進。真正意義上的中外合作,只能是競爭對手之間的利益博弈,而不是強者對弱者的廉價施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