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舊商品回收利用何時不尷尬
近年來,我省廢舊商品回收利用體系得到了較快發展,涵蓋回收、處理、利用等環節的體系正在逐步形成。但回收利用體制、機制不健全,一些困難和問題依然存在—
如今,當我們驚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時,你可曾切身感受到身邊能源資源環境的巨大壓力呢?
你可別不在意,大量的廢紙、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報廢汽車、廢棄節能燈、廢塑料等廢舊商品,如果不加以妥善回收和處理,不僅是資源的極大浪費,還會造成環境污染。
加強廢舊商品回收利用,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具體體現,是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對于引領和帶動全社會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具有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我省廢舊商品回收利用體系得到了較快發展,但遠不適應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回收利用體制、機制不健全,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現象嚴重。廢舊商品回收利用面臨著尷尬的境地。
加強廢舊商品回收利用,建立網絡完善、處理科學、管理規范的廢舊商品回收利用體系,任重而道遠。
積極成效—
涵蓋回收、處理、利用等環節的體系正在逐步形成
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時常能看到這樣一群人:他們或拉著板車,或騎輛三輪車,拉長了語調吆喝著“收舊報紙、酒瓶,舊家具、家電……”他們的辛苦勞作,讓廢舊商品回收利用有了初步的渠道。
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產品更新換代周期縮短,廢舊商品數量增長加快,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加快建立完整的、先進的廢舊商品回收利用體系已刻不容緩。
山西省再生資源行業協會副會長李五建表示,目前全國供銷系統年回收廢舊商品總額約占社會回收總額的50%以上,我省亦是如此。
李五建介紹,全省供銷系統廢舊商品回收利用體系建設自2006年開展以來,至今已取得了積極成效,一個涵蓋回收、處理、利用等環節的廢舊商品回收利用體系正在逐步形成,供銷系統在全省再生資源行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正日益顯現出來。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省從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企業有90多家,其中供銷系統有77家;回收站點2776個,從業人員1.3萬余人。
經過幾年的努力,我省已初步建立了以城鎮社區回收點、回收中轉站、再生資源回收集散中心三位一體的回收體系。目前供銷系統已建成規范化社區回收點1465個,已建和在建再生資源回收集散中心(市場)60個,啟動了再生資源加工利用基地2個,太原、大同、晉城三市從2006年開始,先后分三批被商務部批準確立為國家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試點城市。
在回收體系建設發展過程中,我省注重龍頭企業引領作用,帶動了系統、行業集中度的提高。太原、晉城等一批市、縣公司治理結構規范,經營上規模、上檔次的企業,利用原有網絡優勢采取連鎖經營等現代發展模式,促進了行業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
問題顯現—
規模較小,技術薄弱,理念滯后,法規政策有待完善
我省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取得成效的同時,一些困難和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行業內企業規模普遍較小,組織化程度低,管理難度大;行業的專業化、產業化程度較低;回收利用技術薄弱,回收利用率低;廢舊商品回收法規和扶持政策有待完善;政策推動,市場運作力度不夠。
李五建分析,我省再生資源回收體系與國內許多沿海城市和先進省市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行業基礎差、底子薄的狀況仍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與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還有不相適應的地方,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經營秩序仍然比較混亂,回收點組織化水平偏低。近年來,由于再生資源市場放開經營,特種行業管理政策取消,加之入行技術和資金含量又較低,行業經營主體逐步多元化,市場競爭不斷加劇。而國內缺少完整的相關技術標準和行業規范體系,亂設攤點、無證經營、亂堆亂放的現象依然嚴重。另外,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的基礎在城鄉回收站點,目前全省大部分站點仍然為簡陋回收店,規范化回收網點還不夠完善。
二是再生資源經營行業發展理念滯后,先進技術運用水平較低。在市場放開、競爭激烈的今天,一些經營企業仍然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工作主動性和創新精神。以利益為導向,“無利不收,利小少收,利大搶收”的現象還被不少企業奉為宗旨。此外,我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分揀、加工、處理環節機械化和自動化程度較低,大多數操作工人缺乏技術培訓,造成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偏低。
三是法律法規不健全。再生資源關系國計民生,涉及各行各業,需要有健全完善的法律支撐。國家六部委出臺的 《再生資源回收管理辦法》雖對行業發展起到一定指導作用,但法律法規效力不夠,出臺高層次的法規文件迫在眉睫,以保障將行業發展納入法制軌道。
思路措施—
重視規劃指導,主推網絡建設,抓好技術攻關,培育示范園區
再過幾天,李五建和福建商人共同建設的“舊貨網”即將上線,他們將采用互聯網與實體店面結合的方式,線上線下雙管齊下對廢舊商品回收利用進行交易。
省社科院國際學術交流中心侯曉斌認為,力爭到“十二五”末,在我省初步建立起擁有現代的回收方式、先進的技術設備、完善的回收網絡、良好的分揀與處理、規范化管理的廢舊商品回收利用體系,全省主要廢舊商品回收率達到70%以上,需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重視規劃指導,促進行業健康發展。深入組織調查研究,指導各市縣做好廢舊商品回收利用體系建設發展規劃,爭取當地政府部門支持,有助于回收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是加大工作力度,助推回收網絡建設。學習借鑒省內外再生資源試點城市成功經驗,堅持標準化、規范化原則,在大中城市不斷建設和改造標準化居民廢舊商品回收網點的同時,逐漸向有條件的縣級城市、城鄉接合部、農村地區滲透,逐步建立起覆蓋面廣、標準規范、布局合理的回收網點體系;積極發展現代營銷方式,利用互聯網開展預約收廢和交易、銷售商品。
三是抓好技術攻關,培育示范產業園區。在借鑒國內外行業先進技術、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對行業重點回收分揀和處理技術進行攻關,從根本上提升我省再生資源行業科技和裝備水平。同時,逐步在我省規范建設一批廢舊商品回收利用產業園區,推進再生資源集約化、規模化、產業化較快發展。
此外,政府部門應在資金、稅收、規劃、用地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為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提供政策支持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