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對西歐貿易風險上升
“現在居然出現這么低級的欠賬伎倆!”談及近日接手的一單海外追賬案例,北京中貿遠大商務咨詢有限公司商賬管理部部長李奎元忿忿地說。
國內一家寵物食品公司,最近遇到了一家德國“老賴”:德國進口商稱,因法人代表自然死亡,公司所有權發生糾紛,暫不能支付貨款。
“以前基本上是質量、貨運問題,去年以來拖欠貨款的理由可謂五花八門,現金流成了國外買家的主要托辭,如今連所有權糾紛都被搬出來。”當上述公司找到中貿遠大時,李奎元甚至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哪怕是德國,也要注意了!”
德國“列黑”:
西歐貿易風險上升
1月6日,本報記者從國際知名信用保險及信用管理服務機構科法斯獲悉,由于受全球貿易及經濟下滑的影響,德國企業欠款指數在2008年的前11個月上升了27%,作為最后一個擁有科法斯最佳風險評級的主要西歐國家,德國目前也被置于負面觀察名單。
在中國企業的傳統觀念中,西歐國家屬于國際貿易的低風險區。中國與主要西歐國家的貿易額,一直保持了較高增長率。僅去年1至10月,雙邊進出口總額就達2527億美元,同比增長20%以上。
但是,自去年年初起,科法斯已先后調整了對西班牙、葡萄牙、丹麥等歐洲國家的風險評級,法國亦于2008年10月被列入負面觀察名單。
科法斯大中華區主管核保及理賠部的副董事總經理方邇國表示:“出口是德國經濟的主要驅動力,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41%,受全球貿易及經濟下滑的影響,德國出口疲軟,經濟在2008年春季進入衰退,科法斯企業欠款指數逐步上升。”科法斯預計,德國經濟在2008年的增長率為1.5%,而在2009年的增長率為-1%。
在德國,不同行業的境遇不盡相同。方邇國解釋說:“嚴重依賴出口的行業遭受的打擊最大,如航空和汽車零配件業、紡織服裝業、海運和內河航運業;而冶金、化工和機械設備行業受影響的程度略小。也有部分行業還能抵擋危機的沖擊,如家具業,由于家庭消費尚未受到影響而得以逆勢生存。”
“相比于其它的西歐企業來說,德國企業已經在這場危機之戰中做出了更好且更持久的抗擊,但是最終還是無法抵擋經濟的衰退。”方邇國表示。在德國,企業付款行為已經開始轉差,破產開始出現。方邇國補充道:“從傳統來看,德國企業拖欠貨款的情況十分罕見,可一旦發生,其結果就往往是喪失清償能力。從去年秋季開始,這種惡化現象顯現出來了。”
把握主動:
中國企業生于憂患
全球性信用危機不斷加劇,2008年1月至9月的科法斯企業欠款指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6%。科法斯認為,在危機時期,信用保險公司的任務就是要幫助企業抵御危機,防止多米諾骨牌效應的發生。
來自中貿遠大的統計信息顯示,服裝、家具、IT、化工、快速消費品行業成為貿易風險高發地帶。在這個名單中,連北大方正這樣的大型企業亦未能幸免。
“去年以來,廣東的服裝企業,福建、浙江等地的家具企業,在西歐國家出現欠賬的情況比較集中。”中貿遠大海外商賬追收中心律師王延香介紹說。
李奎元表示,對中國企業而言,首先要提高警惕,降低交易信用額度。“原先中國企業的信用調查以事前調查為主,現在應加大信用報告頻率。因為哪怕是幾個月時間,也很有可能接到對方發來的破產告知函。”
“反過來看,這也是中國企業掌握貿易主動權的一個機會。我們應該加大首付款,盡量做到貨款同步,把賒銷帶來的風險降至最低程度!已經發現信用風險的,應該盡快設法退出,或啟動法律追收程序。”
始發于去年年初的這一輪信用危機,卻帶來了信用保險業突飛猛進式的發展。從2008年初至11月底,科法斯全球貿易承保額增長了14%,達到4160億歐元。
另一個受惠者是保險公司,國內保險業以平安產險表現最為突出。截至去年底,平安產險已經累計為近2000億元的國內放賬銷售提供了風險保障。
“5年多來,我們把保障范圍從國內短期貿易拓展到中長期,并與中、外資多家銀行就貿易融資建立了較為成熟的運作模式及良好的合作關系,不僅為企業信用銷售提供保障,還為企業融資提供了解決方案。同時,我們也在國內市場通過追償使大部分案件成功避免了損失。”平安產險副總經理史良洵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