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產業升級路線圖,加快我國產業升級優化
國家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建設15周年巡禮
當前,我國在現代化建設中迎來了加快產業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時期。國家火炬計劃適時總結火炬特色產業基地的探索經驗,提出以產業集群升級發展帶動產業升級優化的戰略思想,啟動并實施產業升級路線圖,為科技支撐產業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提供了重要參照。
火炬特色產業基地的建設和探索,為產業升級路線圖的提出和實施奠定了基礎
火炬特色產業基地15年來的建設和快速發展表明,政府扶持地方產業升級優化和競爭力提升,可通過依靠科技創新推進地方特色產業集群快速發展來實現。15年來,火炬特色產業基地探索了各級科技部門與地方政府合作,聯合推動地方特色產業集群創新能力快速提升,加速地方主導產業競爭力提升的道路,取得了一定成效。
245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遍布全國25個省市,還有大量省級、市級的特色產業基地后備隊伍。統計表明,基地經濟發展速度和質量都顯著好于全國平均水平。光機電、化工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新能源及汽車、石化、紡織、輕工、有色金屬、裝備制造等基地主導產業成為所在行業創新能力較高的力量,引領和帶動地方加快“調結構、轉方式”。江蘇、浙江、廣東、河南、河北、黑龍江、遼寧、山東、安徽、云南、湖南等多個地區分別依據《國家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認定辦法》制定了本地區推動特色產業基地建設的辦法或意見,建設了有效的基地公共服務平臺和基地工作隊伍,一些省市提出了以特色產業基地發展帶動地方經濟社會建設的發展戰略,對依靠科技創新優化地方產業結構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積極的引導作用。
聚焦基于全球價值鏈的產業升級,將顯著推進我國產業優化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
產業升級路線圖,是指在國家鼓勵發展的重點振興產業及高新技術產業領域,通過梳理和研究全球產業價值鏈,依托這些產業中創新能力突出、集群效應比較明顯的集群或集聚區,進行升級路線規劃,加快區域發展方式轉變。它試點起步依托的基礎是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
聚焦基于全球價值鏈視角下的產業升級,依靠科技創新加快提升產業價值鏈,可顯著扭轉我國產業優化升級成效不彰的現狀。改革開放30多年來,從行業分類標準來說,我國總體的產業結構有所優化,但如果從全球價值鏈角度來看,實際上更多只是參與了全球具有較高附加價值產業中的勞動密集環節分工,產業地位并不高,產業升級比較緩慢,對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優化和發展方式轉變還沒有帶來預想的效果。聚焦全球價值鏈視角下的產業升級,是綜合判斷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切實推動我國產業優化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的需要。
基于全球產業價值鏈視角的產業升級,需要以目標產業所在產業集群的率先優化升級為突破口。現代高新技術發展,帶來了產業組織形式和產業創新模式的革命性變化,在全球化的市場體系中,一國重點產業的競爭優勢常常是由這些產業集群的質量和進化能力決定的。
產業集群帶來的互惠共生、競爭協同、知識資源互補和創新組織的開放等,將為企業提供良好的創新土壤;同時,集群內的企業在市場需求信息、政府支持、科技推動、企業間競合、有效集體學習機制等方面優于集群外企業,也進一步提升了企業的創新動力。集群內的產業鏈,也具有非常明顯的創新效應。產業集群主導產業的率先優化升級,將對集群所在產業發揮顯著的引導和帶動作用。
依靠科技創新,扶持目標產業的重點產業集群升級優化,打開政府推動產業升級和競爭力提升的政策突破口
政府推動本國產業優化升級的公共政策著力點,亟須調整到對目標產業的產業集群進行系統扶持,提升這些集群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上來。產業優化升級直接影響國家發展進程、國家競爭力和國民生活福祉,是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加快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環節,單純依靠產業發展自身的演化來實現產業升級,將是一個比較緩慢的進程,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和國家發展需求,需要有效發揮政府作用,加快產業升級優化和競爭力提升。總結發達國家和地區走過的以政府扶持產業集群升級發展帶動產業升級優化的成功經驗,加快政府公共政策著力點的確立和轉換,對目標產業的集群給予重點傾斜和扶持,扶持集群主導產業的價值鏈關鍵環節和創新活動,從而加速目標產業的振興和發展是極為重要的。
火炬特色產業基地試點啟動的產業升級路線圖,得到各地積極響應,為分步啟動實施產業升級路線圖奠定了基礎。一些基地,例如保定新能源、焦作汽車零部件、上海楊浦環同濟研發設計服務、廣東中山各專業鎮等,通過試點產業升級路線圖,顯現了強大的發展潛力。“十二五”期間,科技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決定將加快實施產業升級路線圖作為“十二五”火炬高新技術產業化工作的重點之一。通過加快推進產業升級路線圖實施,進一步發揮國家火炬計劃在依靠科技創新支撐“轉方式、調結構”中的重要作用,為加快我國產業升級優化、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