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需求不景氣要持續多久
越來越多的經濟界和政界人士在討論當前經濟不景氣時,往往提起上世紀80年代初和1973~1974年發生的經濟衰退。能源投資銀行分析師艾倫·布魯克斯(AllenBrooks)指出,前兩次的衰退各持續了約16個月,當前的衰退雖然才經過13個月,但已經十分嚴重。國際能源機構預測,2009年比上年石油需求減少,這是過去25年來的第一次。
石油市場期待明年經濟復蘇
布魯克斯認為,關鍵問題在于,全球經濟不景氣會不會延續多年,使多數分析師關于能源需求恢復的預測落空,2010年能源消費會不會仍然走低?上世紀80年代初的不景氣實際延續了4年,1979年需求從高點下滑,1984年開始恢復,1989年才達到1979年的需求水平。那么,當前的石油消費下行會不會也持續許多年?
上世紀80年代初的不景氣由幾個因素決定其持續時間。首先是美國的一系列社會經濟問題造成衰退(包括越南戰爭、通貨膨脹、工資與價格管制、終結美元兌換黃金等);其次是歐美日本經濟為應對1973年開始的油價大幅攀升,對能源消費進行了調整;再次是石油供應受到石油短缺恐懼心理和上世紀70年代的高油價影響。
如今,全球能源市場需求正在下降。隨著全球經濟增長預測下調,每個月的能源需求預測也相應走低。2008年2月以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2009年的全球經濟增長預測由3%下調到2.2%,以至0.5%。一般而言,低于2%的經濟增長率就被視為世界進入經濟衰退。IMF預測,世界2010年經濟增長3%,發達經濟體可望復蘇,然而增長率將不超過2007年的一半;亞洲發展中經濟體將有顯著增長,然而也達不到2007年的水平。
對于能源市場來說,最為關注的是2009年的經濟增長能否保住不下行,2010年的經濟預測會不會明顯向下調整。當前,對世界經濟增長前景的負面預測看法居多,如果全球經濟活動增長高于2%,那么石油需求將會提高。現在的問題是這個高度究竟是多少。
巴西會不會是下一個北海
石油需求的另一面是供應。上世紀80年代,全球有6個產油國出現了產量下降,如今增加到25個國家,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加。預計未來5年,將會有15~30個國家的石油產能越過產能高峰期。現在,歐洲北海和阿拉斯加北坡的石油產量在下降,盡管業界在努力延緩產量遞減,但也承認新的石油供應不能指望老產區。那么,下一個“北坡”和“北海”又在哪里?
回顧石油工業歷程,預測非歐佩克產區的未來產量,可以看到,石油工業正面臨嚴峻挑戰,并將影響世界經濟。挪威的海洋石油生產始于上世紀70年代,產量一直穩定增長,世紀之交達到頂峰,此后逐步下降,新發現和提高采收率措施對抑制產量下滑作用短暫,隨后又迅速遞減。石油工業能否增加資源要取決于技術和經濟條件,當前有一系列問題需要解決。
巴西海上會不會是新的“北坡”和“北海”?尋找這一答案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且石油生產成本將更加昂貴。巴西已在深海區鹽下地層找到了幾個具有潛力的巨大油氣發現,但誰也說不準開發這些油氣藏的困難程度、需要多少投入。同時,今后的全球石油需求會不會像上世紀80年代那樣不斷下滑也是一個懸念。多數機構預測,2010年石油消費開始增加,但前提是屆時經濟衰退結束。
石油市場將加快自我調適
布魯克斯說,除非全世界為應對氣候變暖采取一致行動,并且每個人迅速改變能源消費習慣,否則能源需求將隨著經濟活動復蘇而恢復增長。征收碳稅會增加烴類資源的生產使用成本,改變人們對燃料的選擇,但不會降低能源總需求。人口增加及人們對改善生活的需求和愿望將推動能源消費。
預測表明,替代能源不可能大量取代烴燃料。石油工業的問題在于籌集資金開發已知資源,未來的油氣價格取決于需求基本面。當前油價走勢取決于歐佩克的剩余產能。由于需求迅速下降,歐佩克的剩余產能在不斷增長。
布魯克斯認為,與上世紀80年代的歐佩克產能過剩相比,這次的產能過剩不算嚴重,可能只是一個暫時的過渡期。預計2010年的過剩石油產能可達500萬桶,1985年則超過1000萬桶,那時的石油消費要比現在低得多。
上世紀80年代,非歐佩克產油國的產量增加,并改變了市場需求格局,現在這種情況已不復存在。在近期,石油需求是個關鍵問題,除非經濟再次經歷數年大蕭條,全球石油市場自我調適的過程很可能比多數人料想的快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