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華:多元專注挑戰效率應對危機
編者語: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還在延續,面臨金融危機,危機與機遇同在,困境與希望共存。戰勝危機靠尋找機遇,走出困境就是希望。在金融危機沖擊下,如何化“危”為“機”,走出困境,各行業的發展仍在面臨嚴峻的考驗。
全球最大的工業電腦公司研華科技今年一季度全球銷售額約下降20%,不過,公司針對家電下鄉、鐵路和航空等業務機會重新配置了資源,今年一到三月,業績情況正在呈現出越來越好的趨勢。“我們有個做ATM機的客戶,原來跟我說,今年就只有3,000臺的訂單,不會再有了,不過他這個月又跟我追加了將近兩倍的訂單。”研華科技大中華區總經理何春盛說。
研華科技對資源進行合理化的調配,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
在研華公司的業務中,與鐵路、航空等相關的業務仍然是增長的熱點。比如地鐵的建設、機場里航班顯示系統的建設,都需要研華的設備進入。“家電下鄉”政策帶動了周邊產業,對研華的業務也是個促進。
于是研華對內部資源重新進行配置,市場發展好的業務就采取擴張策略,投入更多的資源,市場發展不好的就適當緊縮,減少資源的投入。
例如,有人原來負責制造業的客戶,現在制造業的客戶生意下降了,就把這個員工轉去做政府專案,因為政府專案的人可能忙不過來。又例如,把原來功能類似的部門合并,節省下來的人力也轉向熱點業務。
何春盛說:“我臺灣一個同事跟我講,你現在就是每天跪在臺積電公司門口,它也不會給你訂單,我說完全同意。外在的環境我們改變不了,但是我們內部可以自己調整,自己努力去做,看機會在哪里,尋找機會。”
在目前的形勢下,研華公司為了提高產品的運作效率,提出了一個“多元專注”的概念,對產品管理體系和客戶分類做了調整,以求更好地服務于不同行業的客戶。
研華以前會有一個產品經理負責兩個產品的現象,這樣容易影響業務的發展。何春盛解釋說:“有時候這兩個產品是處于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的,剛萌芽的事業交給成熟期的人去照顧的時候,你會發現,它永遠長不大。”現在調整以后,對每個產品都是由專門的團隊負責。“我們從研發開始就有一個專注的研發團隊,有專注的市場團隊,甚至在前端有專注的銷售團隊。”
在客戶分類上,研華切出并鎖定五類產業客戶:第一是電信服務行業;第二是醫療電腦;第三是交通,尤其是智能交通;第四個是能源,尤其是新能源;第五是生活智動化(也就是與智能生活相關的,比如樓宇智能化)。這幾類產業幾乎都是中國政府的經濟刺激計劃重點支持的,市場潛力比較大。針對這樣的客戶劃分,研華進行了相應的組織結構調整,專注地對待每一類客戶,使客戶管理的效率大大提升。
研華在越靠近客戶的一端越專注,在后臺,實際上是資源共享。全球都用統一的系統,比如統一的CRM系統、共用的設計平臺。何春盛說:“只有統一,力量才能延伸出去。”
過去公司每個地方有一套人事評估系統,決定整合資源后,公司發現新加坡設計了一個非常好的系統,于是整個公司全部都用新加坡的這個設計。中國區本來自己也花了40多萬元建立了自己的人事評估系統,但還是改成新加坡的那套系統了。
“一致化主要是為貫穿,同一套制度可以推行到下面。貫穿力量夠的話,你就可以對外界改變做快速反應,同時你也可以橫向比較。”何春盛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