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貿易增速放緩令俄擔憂
2008年中俄貿易額增速大幅放緩,俄羅斯官方對2009年的貿易前景表示擔憂。
2月12日,俄羅斯駐華商務代表謝爾蓋·齊普拉科夫在北京公布,2008年中俄貿易額達到568億美元,同比增長18%,增速遠低于2007年的44.30%。
這亦低于此前俄羅斯方面的預期。2008年年底,俄羅斯外交部第一副部長杰尼索表示,2008年俄中雙邊貿易額有望達到600億美元。
齊普拉科夫表示,2008年上半年,俄中雙邊經貿合作發展很快,貿易總額增速一度達到30%,但是下半年,特別是第四季度,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兩國貿易額增速迅速放緩。
他指出,2008年11月至12月,俄對華出口增速放緩,主要是由于石油、有色金屬、化肥、木材等能源、原材料價格大幅度下降,而這些產品恰恰是俄對華出口的主要商品。
貿易增長減緩趨勢延續至2009年。據齊普拉科夫介紹,2009年1月,中俄貿易額比2008年同期減少42%。“在全球貿易全面減緩的情況下,中俄貿易下降的速度比中國進出口額下降的速度高出1倍。” 齊普拉科夫說。
目前,中國是僅次于歐盟的俄羅斯第二大貿易伙伴,而根據2008年前十個月的統計,俄羅斯已從2007年的中國第七大貿易伙伴降至第九。
更令俄羅斯方面擔憂的是,1月俄對華進、出口額雙雙出現負增長,同比分別降低了51%和27%。“這是一個非常讓人擔心的趨勢。俄中雙方貿易中的進、出口額同時下滑,這是近十年來從未出現過的現象。2009年我們面臨著非常嚴峻的考驗。”齊普拉科夫說。
齊普拉科夫認為,2009年上半年將是俄中經貿關系發展的難關,下半年的情況可能會有所好轉。他保守估計,全年貿易額能實現8%~10%的增長已屬不易。
“俄羅斯經濟增長放慢將使居民收入下降,從而導致俄羅斯國內需求受到抑制,這將會影響中國對俄出口。”齊普拉科夫預計,2009年中國對俄服裝和鞋帽等傳統產品出口能夠保持一定增長,機電產品出口增速會顯著放緩。
據俄羅斯政府部門發布的數字,受國際金融危機和石油出口收入大幅減少的影響,2008年俄國內生產總值較上一年增長5.60%,增速下降2.5個百分點。
談到2008年兩國在改善貿易結構方面的進展,齊普拉科夫說,2008年俄民用機電產品對中國出口有所增長,木材加工領域合作有所加強,這都說明雙方在改善貿易結構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他同時坦言,雙方在改善貿易結構方面仍然任重道遠。
2008年10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訪問俄羅斯時,兩國在石油、核能、民用直升機研制、納米技術和金融等領域簽署了一系列合作文件。齊普拉科夫認為,這些長期合作文件有助于穩定雙邊傳統商品貿易。
在齊普拉科夫看來,中俄雙邊貿易潛力巨大,但充分發揮還有待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