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銅囤的是迷茫
“銅價從高位跌到每噸4萬元時也不是一點也不擔心,但他們現在把銅當黃金囤了,放在手里覺得也能保值,畢竟撤出來也沒有太好的投資渠道。”溫州中小企業促進會周德文會長這樣描述大投資商的心態。
由于這些投資商自身專業知識及投資習慣的制約,他們更傾向于現貨的囤積,畢竟“就算價格真的大跌了還有銅錠放在那里”。而且,“由于溫州周邊諸暨等地云集了大大小小的銅加工廠,去年銅價大跌時很多囤貨商都降價處理了高價存貨,今年生產企業補庫存的過程中囤貨商又以略低于市場價的價格向生產企業供應部分銅錠。雙方關系比較融洽,囤貨并不是很難出手。”周會長介紹。
當我們提及投資商巨額囤積有色金屬現貨所蘊含的風險時,周會長倒是對溫州人的風險控制能力顯得很有信心。“我了解到的一些囤積量較大的都是在銅價和利率最低的時候開始囤銅的,現在離成本價尚有一段距離。溫州人對市場風險的控制是在長期摸爬滾打鍛煉出來的。”“不過”,周會長話鋒一轉,“有一些政策性因素,確實很難預測。”
周會長所言即溫州炒煤團“折戟”山西一事。此事源于2009年3月25日,山西省國土資源廳出臺《關于煤礦企業兼并重組所涉及資源權價處置辦法》,要求溫州人在山西投資的近600座煤礦,全部納入國有大型煤礦兼并收購行列,估計約有1800億溫州民資遭受重創。
“目前實體經濟前景不明,溫州游資不可能大規模進入生產領域,很多行業對民資限制外松內緊,買房置地這種投資行為其實也是無奈之舉。”周會長言語中略有一絲擔憂。
我們獲得的一份資料顯示,8月份溫州市區新房均價已達26703元/平方米,逼近同一時期的上海內環以內新房均價,房價之高,已在全國遙遙領先。而2008年年初時,溫州市區新房均價還只有15477元/平方米,短短幾個月時間,溫州房價飆升73%。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資料顯示,溫州上半年GDP增速不到5%,在浙江省內倒數第二,遠低于同期全國水平。
然而就在大量閑置資金無處投資之時,卻有不少需要資金的中小企業面臨融資難的問題。“大量資本在尋找投資渠道,許多中小企業卻不能及時獲得資金扶持,這里面也反映出資金對接上有問題。”溫州當地一位企業人士表示企業對此頗感無奈,“不過,目前來看,把資金借給一些中小企業的風險的確不小。”
根據溫州銀監分局最近調查數據,溫州市民間融資總額每年約為2200億元。按小額貸款公司注冊資金最高額每家2億元來計算,溫州全市即將成立的16家小額貸款試點公司可以利用的資金最多也就32億,這個數字還不及溫州民間融資的一個零頭。“一邊是迫切的資金需求,另一邊是大量找不到出路的資金。”周會長直言目前的尷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