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必為出口驟降發愁
出口驟降固然令人憂心,但如果能保住投資和消費這兩塊,中國經濟的天空就塌不下來。
閱讀這兩天的經濟數據,有兩點令人“驚心動魄”。
其一是中國出口滑坡竟然如此劇烈:2月份出口額較上年同期下降25.7%,由于春節因素,中國今年2月份的工作日多于上年同期,因此中國出口的實際降幅應該比這個還要劇烈,而一個月前在得知中國1月份出口比上年下降17.5%后,不少人還曾企盼著1月份減少的出口額能在2月份“找補”回來。
其二是出口下降竟如此拖累了中國工業增加值的上漲步伐:在推動工業增加值增長的投資、內需和出口這三大塊中,雖然中國今年1-2月固定資產投資較上年同期增長26.5%,增幅高于去年同期的24.3%;中國今年1-2月零售額較上年同期增長15.2%,增幅比去年同期的20.2%回落不多,但中國今年1-2月工業增加值卻僅較上年同期增長3.8%,增幅大大低于去年同期的15.4%。
中國2007年的CPI漲幅為4.8%,2008年的CPI漲幅為5.9%,考慮到08年前兩個月的物價漲幅(分別為7.1%和8.7%)高于07年全年,而09年前兩個月的物價漲幅(分別為1.0%和-1.6%)低于08年全年,中國2007年2月-2008年2月的物價漲幅應與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的物價漲幅大體相當。也就是說,中國今年1-2月“擠出水分”后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和零售額增速與去年大體相當。這兩項今年迄今的綜合表現并不比去年差,那么造成工業增加值增幅驟降的罪魁禍首只能是出口了。
如果出口遲遲得不到改善,中國今年完成“保八”的經濟增長目標是否就無望了呢?不一定。首先,中國可以拉高投資和消費的增幅來彌補出口這塊短板。鑒于中國的高儲蓄率和政府負債與國內生產總值的低比率,中國加大政府投資并帶動民間投資的潛力還很大。其次,中國有近兩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而外匯儲備就是國民儲蓄額中具有國際市場購買力的那部分,中國現在完全可以動用這部分儲蓄來支持國內消費,當然,這樣做的結果就是人民幣不會顯著貶值,中國很可能即將出現貿易逆差。但是,即使中國今后幾個月每月出現高達30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這幾乎不可能),也要差不多三年后才能消耗掉一萬億美元外匯儲備,剩下的一萬億也足夠中國應對任何突發危機了。
人民幣不貶值當然會對提振出口造成重大阻力,但國內投資的高速增長也為出口型企業提高自身技術實力創造了條件,事實證明,真正有技術含量的產品在經濟危機條件下也能熱賣,本田新款混合動力車訂單遠超預期就是明證。人民幣的堅挺會為人民幣國際化創造條件,推動中國出口型企業的海外擴張。而由人民幣堅挺保駕護航的國內消費也會為出口型企業轉走進口替代道路提供廣闊空間。
出口驟降固然令人憂心,但如果能保住投資和消費這兩塊,中國經濟的天空就塌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