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中國陶瓷軸承的發展方向及市場前景(1)
陶瓷軸承作為一種重要的機械基礎件,由于具有金屬軸承所無法比擬的優異性能,近十多年來,在國計民生的各個領域中得到了日益廣泛的應用。在航空航天、核工業、石油工業、化學工業、輕紡工業、食品工業、高速機床等高溫、高速、耐腐蝕、真空、電絕緣、無磁、干摩擦的特殊環境下,陶瓷軸承不可或缺的替代作用正在被人們逐漸地認識。隨著加工技術的不斷進步,工藝水平的日益提高,陶瓷軸承的成本不斷下降,已經從過去中在一些高、精、尖類領域小范圍內應用,逐步推廣到可以接受的程度,陶瓷軸承大面積應用的時代已經到來。
一、國內外陶瓷軸承研究發展概況
1、國外陶瓷軸承發展現狀
自從美國NASA公司1972年研制成功第一套陶瓷軸承開始,世界上各工業強國就一直在競相開發、研制新一代更高性能的陶瓷軸承,從產業化入手,進行相應的設備、工藝、工裝等一系列的開發、研制,在材料制備、產品加工、生產組織及大規模實用化工藝開發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從應用結果上看,最突出的效果是較大幅度地提高了軸承的使用壽命和極限轉速,為發展高速和超高速、高精密機床提供了基礎零部件。除此以外,在高溫、腐蝕、絕緣、真空等行業的應用也已取得了良好效果。如在高速主軸部件中陶瓷軸承的dn值已達到212—250萬;在高溫領域陶瓷軸承耐高溫已達到800℃;可在強酸、強堿、鹽等一些高腐蝕性介質中長期穩定地工作。
當今世界上著名的軸承巨頭們像瑞典的SKF、德國的FAG、日本的NSK、美國的Temken、俄羅斯的Rosv等,無一不在開發、生產陶瓷軸承,而產品質量的高低,已成為衡量其企業實力的一個重要標志。據不完全統計,到目前為止,國外能夠生產陶瓷軸承的有美國、日本、德國、法國、俄羅斯、英國等十幾個國家,其中僅日本就有16家企業在生產陶瓷軸承,其最大的軸承企業NSK公司已準備在未來的幾年內將計算機的高速硬盤軸承全部改用陶瓷球軸承,以提高硬盤的轉速和主機的穩定性;石川島播磨重研制的全陶瓷軸承dn值達到212萬;在第十六屆日本國際機床博覽會上,牧野、森精、新瀉、Kyocers等機床公司紛紛展出了采用陶瓷球軸承的高速機床和加工中心;德國的FAG在七十年代中期就致力于陶瓷軸承主軸單元的開發;美國的Norton公司采用HIP法生產的陶瓷球在國際上堪稱一流水平,SKF也曾多次報道在陶瓷球軸承方面的研究成果,此外,法國、英國、意大利、韓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也在積極地開發陶瓷球軸承。目前世界各國研究陶瓷球軸承處于領先水平的主要公司有瑞典的SKF、法國的圣戈班戒、日本的NSK、KOYO等。
2、國內陶瓷軸承發展現狀
陶瓷軸承在國內研究起步較晚,目前國內研究開發陶瓷軸承的大專院所及公司有:上海材料研究所、北京中實三強工程陶瓷有限公司(原黑龍江中實三強工程陶瓷有限公司)、廣東工學院、天津大學、洛軸所與山東工學院、哈爾濱工業大學、沈陽建工學院、西北工業大學等。從1990年黑龍江晶體公司第一套陶瓷軸承在哈爾濱問世以來,一些大專院所就開始了陶瓷軸承的基礎研究。據報道,目前在混合陶瓷軸承方面,許多研究單位還在處于試驗研究階段,仍然沒有開發成功任何產品,全陶瓷軸承除洛陽軸承研究所與上海硅酸鹽所僅僅做了一些樣品之外,也沒有進行更多的試驗和產業化工作。上述單位中,除北京中實在強工程陶瓷有限公司已經可以中小批量生產全陶瓷軸承外,絕大多數還都在進行陶瓷球的加工和性能試驗研究。與國外相比,縱觀我國陶瓷軸承的發展形勢,不容樂觀。國內能夠形成產業化規模,生產陶瓷軸承的企業幾乎沒有。究其根源,當然是多方面的,如技術水平、人才、資金等因素影響,但是通過我們幾年來的研究和積累的經驗所得感到,當前國內對陶瓷軸承的研究開發工作實際上走進了一個誤區,總的說來在幾個方面存在著問題,嚴重制我了我國陶瓷軸承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