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收獲機:一鍋溫吞水還需兩把柴
由于需求不斷增加、技術有所突破,總體看來,玉米收獲機市場2004年呈現出不溫不火、平穩上揚的態勢。天津市農機局副局長胡偉認為,玉米收獲機已由過去的政府“要我買”,轉變為用戶的“我要買”。這種變化預示著玉米收獲機的廣闊前景。
實現玉米收獲機械化已成主攻目標
隨著我國農業結構的不斷調整,“三農”對于裝備的需求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變化趨勢。在小麥聯合收獲機械形成了產業規模后,在需求與企業培育的雙重作用下,水稻機與玉米機也得到了較快發展。據權威統計顯示,目前我國小麥機收率已達82%,水稻機收率也達20%~30%,而玉米機收率卻僅有2%~3%。隨著玉米生產機械市場的不斷培育和成熟,玉米收獲機械的需求群體開始形成,加快玉米收獲機械企業的發展,實現玉米收獲機械化,已經成為各地具有發展潛力的農機重點企業緊跟市場、適應需求的主攻目標。
據胡偉介紹,隨著玉米收獲機械科研開發的日漸活躍和不對行玉米收獲機被列入到國家科技部重點星火計劃中,近年來各農機科研、生產單位通過進行大量的試驗改進,在解決不對行技術等問題上相繼取得了一批階段性的成果,從而為玉米收獲機市場的啟動和玉米機械化收獲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可靠的技術基礎。例如在不對行收獲問題上,繼天津富康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開發出4YW-Q型不對行玉米聯合收獲機并投入市場之后,中國收獲機械總公司藁城聯合收割機廠、北京市金樂農業機械有限公司、山東銀華春翔玉豐機械有限公司等企業也在2003年和2004年開發出了不對行玉米收獲機,使得不對行玉米收獲技術有了新的突破。山東省的國豐、向農等幾大農機公司2004年因研制生產出了全幅玉米收獲機,使產品開始出現脫銷現象。
玉米收獲機在質量上亟待提高
雖然我國玉米收獲機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企業在玉米收獲機技術上已有所突破,但有關專家認為,從總體上看,不對行技術難題仍未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一些企業的解決辦法僅僅是加大了玉米機的“喇叭口”,并未在技術上真正取得突破,使行業仍面臨著在科技創新上如何突破的問題。
玉米收獲機械作為技術含量較高、農業結構調整急需的產品,目前在產品結構、制造質量、技術進步等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尚不能充分滿足用戶的要求。而且受國內收割習慣的制約,一些國外企業成熟的玉米收獲機械技術也無法使用。
從總體上看,目前玉米收獲機的產品質量和技術含量還有待提高,玉米收獲機的發展尚受到“農藝”瓶頸的制約。據了解,目前我國玉米收獲機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可靠性不高,且產品的平均失效間隔時間也少于國外的同類產品。農民的投訴多為機架斷裂、割臺工字架斷裂、半軸履帶斷裂和脫谷室堵塞等問題。要促進玉米收獲機械的健康發展就必須解決好玉米機行距的適應性,開道、前懸掛與機組的平衡,背負式收獲機的掛接和無級變速機構質量不過關問題,增強使用可靠性,提高產品質量。
山東兗州玉豐機械有限公司的季若庸高工認為,從生產廠家的角度來看,要促進玉米收獲機業的健康發展,加速玉米收獲機市場的啟動和跨區機收的進行,收獲機業尚需通過科技創新來提高產品質量、推出具有良好性價比的產品,進一步滿足用戶需求。與此同時,還應號召農民搞規范化種植,加速實現農藝規范化。農藝規范化問題不解決,收獲機使用可靠性很難保證,企業也無法做大。
發展處于初始階段強勢品牌開始出現
與小麥和水稻機收相比,目前我國玉米機收仍然處在發展的初始階段。就玉米收獲機擁有量而言,目前全國的擁有量約為6000~7000臺。雖說近兩年玉米收獲機市場比前幾年啟動的早,不少農戶早早就進行玉米收獲機選型,但從總體上看,玉米收獲機的產銷量尚未有一個大的突破,總量增長有限,2004年的產量仍在2000臺以內。不過從玉米收獲機自身發展來看,玉米收獲機化還是取得了較快的發展。玉米收獲機的銷售主要以山東、黑龍江、遼寧、北京、河北、安徽等省市和新疆建設兵團為主。
據了解,盡管目前在我國收獲機械行業內多為年產量幾臺、幾十臺的中小企業,但強勢企業和強勢品牌已經出現,消費者也越來越傾向于購買品牌產品。據季若庸高工介紹,2004年全國產銷玉米收獲機最多的企業———山東玉豐的玉米收獲機共生產了800多臺,銷量達600余臺,僅在山東淄博桓臺一縣就賣掉了200多臺。
雖然目前中國玉米收獲機的品牌營銷仍處于初始階段,在各個細分市場中,品牌定位的不清晰是普遍現象。但玉米收獲機市場早晚要進人“品牌競爭時代”,在這種形勢下,山東玉豐在做大企業的同時,開始打造培育強勢品牌,未雨綢繆地明確了品牌訴求,并通過產品設計、運營貫徹和經銷商管理三個重要環節來體現,取得了實效。
市場仍需培育做大需各方努力
中國農機協會理事長高元恩指出,我國玉米收獲機械市場還需要一個培育過程。為持續穩步發展,企業必須加強對市場的培育,不斷進行結構升級,以適應需求多樣化的要求。
從玉米的種植情況來看,由于前些年我國推廣的玉米收獲機都是對行收割,玉米收獲時機械割幅只局限于50~70公分之內,而各地玉米種植規格寬窄不一,沒有行的概念,因此適用于不同的種植規模和模式的不對行收獲技術成了長期制約玉米機械化發展的主要瓶頸。受制于不對行收獲技術,多數地區并不具備像小麥那樣可以跨區作業的條件,進行大規模的集中收割只可能是在東北或一些大型農場中實現。當然這并不是說不攻克不對行收獲技術和農機與農藝不配套的問題,其他地區就無法實施玉米收獲機械化。季若庸告訴記者,2004年山東省的一些地區既通過推廣玉米規范化種植、耕種,使得玉米機收得以順利進行。而玉豐玉米機市場旺銷的關鍵也是得益于一些地區推廣了70公分玉米種植。
由于近年來體制的原因造成了目前農機系統的科研、生產、銷售、使用管理等部門不能有效地進行銜接,使得行業發展受到了影響。為把具有廣闊市場前景的玉米收獲機械做大做強,2004年一些企業和科研單位加強了合作,力求通過協同合作、開展技術創新,促進玉米收獲機械技術的發展,如北京首創集團銀華春翔農機有限公司與山東兗州玉豐機械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共同組建了山東銀華春翔玉豐機械有限公司,聯手主打玉米收獲機械。據稱此項目完成后,玉豐的玉米收獲機械將占到全國市場份額的50%左右。
市場競爭加劇發展前景喜人
業內人士十分看好今后玉米收獲機械業的發展,認為其市場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盡管2005年因受一些客觀條件的限制玉米機實施大規模生產的條件并不具備,其發展速度較之小麥機與水稻機也會相對較慢。但種種跡象表明玉米收獲機的市場需求在新的一年里仍會比2004年有較大幅度的增長。
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副會長王廣寧對記者說,2005年的玉米收獲機械市場發展前景很好,不少企業因為認定生產玉米收獲機將有利可圖都想介入其中。可以預料,在新的一年玉米收獲機械市場的競爭會逐步加劇。
北京亨運通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冬平向記者介紹,在農業部近日召開的相關會議上透露出如下信息,今年我國將加大對玉米機的推廣與購機補貼力度,從而為玉米收獲機械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良機。
胡偉預計,2005年玉米收獲機械市場需求量將有較大幅度增長,產銷突破2000臺大關沒有問題。
中國收獲機械總公司副總經理雷錫林告訴記者,在國家大力促進農業發展,推進農業機械化進程,大幅度增加購機補貼資金的大背景下,新一輪收獲機市場目前已經提早啟動,中收、福田重工等生產廠家的產品銷售勢頭良好。
有關專家分析認為,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里,懸掛式仍是主要的適銷機型,玉米收獲機今后的發展方向應以三行、四行為主。雖然玉米收獲機械化整體發展速度還比較緩慢,但巨大的潛在市場,在刺激生產企業的同時也深深吸引著農民的目光,并將激發出機手們的購機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