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粗苯加氫裝置規模大一輪
7月27日,山西太化集團有限公司寶源化工公司粗苯加氫精制項目二期年產12萬噸工程初步設計完成,并通過有關專家審查,計劃于本月開工。據悉,加上三期工程10萬噸建成后,該公司苯加氫項目規模將達到30萬噸/年,成為全國最大的苯加氫項目生產基地。
上個世紀,國內建成投產了4套粗苯加氫裝置,但技術和裝置均全部從國外引進。2005年,太化集團與寶鋼股份公司等單位合作,在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結合國內的實際經驗,開發成功國產化焦化粗苯加氫技術。2006年4月,該廠30萬噸粗苯加氫裝置第一期8萬噸/年裝置順利投產,成為目前國內單套規模最大,也是首套全套國產化的粗苯加氫精制裝置。
通過粗苯加氫精制,寶源公司將煤焦化副產品的粗苯進行深加工,可生產純苯5.1萬噸,甲苯1.38萬噸,混合二甲苯5200噸,與酸洗法精制苯工藝相比,三苯收率增加8%~10%,并可克服酸洗法產生大量酸焦油、污染嚴重的缺點。同時,粗苯加氫所得的焦化苯要比石油苯成本低1500元/噸左右。
“100噸焦炭可產一噸苯,那么10萬噸/年的粗苯加氫裝置就能消化10個百萬噸級焦化企業的粗苯,這樣既增效又環保。”寶源化工總經理劉會敏說。
數據表明,2006年,我國粗苯加工產能在125萬噸左右,除30噸左右為加氫法外,其余均為酸洗法精制,且規模較小。專家表示,隨著近年來國家對焦化行業小煉焦、土煉焦等的堅決關停、強制焦化企業必須配套建設化工產品回收裝置、提高焦化生產的準入門檻等宏觀調控措施的實施,粗苯深加工將向大型精苯生產裝置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