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外資紙廠在中國發展的原因及其影響
曾任上海造紙工業公司副總經理、
中國造紙學會第三、四、五屆理事
上海造紙學會三、四、五屆理事長,
原上海韓松潛力紙業公司副總經理:陳炎生
上海是一個具有多功能、綜合性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它的發展必然對紙帶來更高的要求,同時又給上海造紙的發展提供了優惠的條件,所以上海造紙在新的世紀里可以展翅飛翔,創造一個嶄新的局面。但是上海造紙又將處于國內外激烈的競爭之中。在這新世紀里上海造紙正是面臨機遇與挑戰并存。
目前,上海用紙量的3/4由外地供應或國外進口。上海規劃國民經濟的發展如以8%~10%遞增,而紙的需求如以6%遞增,那么在2015年間上海對紙的需求量將是360萬噸,比目前增加1.4倍。廣闊的市場為上海造紙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但是上海造紙應當有所為,有所不為。
上海對紙的需求具有特殊的要求,大致如下六類:
●上海是一個文化、教育、印刷、新聞報刊出版物集中的城市,中高檔的各類印刷紙與低定量高速彩印新聞紙應有發展。
●上海是一個商品生產基地,又是國內外商貿中心,對各類中高檔包裝紙、紙板及精美印刷的各類商品樣宣紙的需求是十分迫切的。這類紙量大、面廣、品種多,對上海造紙應堅持向中高檔的方向發展。
●上海是一個金融、貿易、證券、交通、電子信息、商務、票證、現代化辦公等第三產業十分發達的城市,它要求各種高檔、多種、量大、面廣、高附加值的紙及紙品、加工紙等,上海造紙應予特別關注,大力發展。
●上海正在步入富裕經濟,人們生活不斷提高,中高檔的生活用紙、各大醫院用的醫療衛生用紙、家庭裝飾裝潢用紙(干法抄紙)、旅游、賓館、娛樂等領域,這類紙品種極多且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科技含量附加值高,屬科技、勞務密集型,上海應予積極發展。
●上海是一個綜合性的科技、工業生產基地,上海有六大支柱產業,又有大量以高科技電子改造和正在改造的傳統工業。因此具有特殊功能科技、工業用紙及各種自動化檢測記錄用紙等,量大面廣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而且這種工業用紙往往有持續不斷的需求,目前大部分是以外匯進口。按功能分類,按品種集中發展,配合科技工業的發展是及其重要的。
●上海又是一個高科技發展的城市,航天海域、測量環保以及現代農業、氣象用紙、特種功能性用紙也是十分廣泛與豐富多彩的。
紙的發展不僅有它自身的價值,更重要的在于對人類社會的進步文明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而且它可以帶動相關行業,直接的是造紙機械制造業、造紙電氣、造紙自動化、造紙化工、造紙脫水元件等,間接還有基建工程、水、電、汽、環保、原料(廢紙利用)、交通等,所以造紙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社會效益、企業效益和環境保護的效益,還可以解決大于造紙本身6~8倍的社會就業崗位和相當倍數的生產的價值。
上海造紙根據目前情況和市場經濟發展情況,我認為目前全上海生產40萬噸紙及紙板,并在15年內(2015)達到300萬噸是沒有問題的,其產值將從目前20億元提高到150億元。讓我們作進一步分析:
●國企的新倫紙業集團公司現有10萬噸的規模,以目前情況看,爭取達到30萬(2010年)~50萬噸(2015年)是可以實現的(除紙板外向多品種發展)。
●上海泛亞潛力紙業有限公司現有14萬噸高速彩印新聞紙,第二期已上報待批,建成后即可達30萬噸,該公司有三期計劃(土地已夠),可達到60萬噸水平。
●臺灣省最大的造紙集團正隆公司,在上海的項目經過幾年籌辦,現已報中央,預計年內可批復,這一期就可達30萬噸包裝紙板并附設紙箱印刷。他們以后的項目,相信不少于40萬噸。因為上海是商品生產的基地又是出口的基地,包裝紙及紙板目前大量進口,所以就地生產供應最具有競爭優勢。
●據了解印尼的金光集團擬在上海的奉浦工業開發區建一個50萬噸各類印刷紙并配套印刷的紙品中心,上海的印刷能力強,但太分散、手段落后,故有此設想可以改變上海印刷行業及紙品加工的面貌,相信有可能被批準(據悉已報中央)。
●生活用紙,特別是高檔的包括干式造紙,在上海用量很大(包括醫療衛生等),目前現有的二個紙廠規模太小,大量從外地進入上海,上海也應有當地的生產,這是完全可以的。
●宏文 SONOCO 和 SCOTT 等外資企業,目前規模尚小,但定有發展的規劃。還有一些中小型紙廠,隨著競爭的激烈或淘汰或重新規劃得到較大規模的發展。
此外,我認為大城市的造紙,應當是大眾用量的產品在城市的郊區設點,但應考慮到國際的競爭力,應具有經濟規模,采用最先進的技術裝備實現高效率,規劃中的SPP60萬噸不足800員工,勞動生產率為800噸/人·年,400萬元/人·年。目前的 SPP 和正隆及國企的新倫均在郊區是適合的。但國際大都市的造紙應發展都市型的造紙模式,即各種特殊功能的用紙及加工紙或紙器。他們往往是品種多樣,要求各異,科技含量高,批量不大,附加值卻很高,而投資遠比造紙少得多。美國、日本與歐洲等不少城市均有這類高檔品種的密集生產,我把它稱為都市型的造紙模式。上海有條件、有基礎,也有這個需要,也應發展。
上海造紙在新的世紀要達到上述的設想,要解決幾個問題:
●對上海造紙行業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這就是觀念要變化。造紙是國民經濟不可缺少的,而且又是一個穩定的行業,造紙的確是一個投資密集、科技密集和勞動密集行業,它擁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又有穩定和豐厚的企業效益。對造紙人們應轉變觀念,正確地認識它,支持和扶植它,才能使造紙業更快地發展。
●關于上海造紙行業的市場。上海對紙及紙板的消費量是很大的,所以上海造紙在上海就可以找到穩定的市場,此外上海又是長江三角洲的龍頭,水陸空的交通便捷,高精產品可向國內擴散供應,還可借助國際城市的優勢發展出口,故市場是沒有問題的。
●關于原料問題。大眾產品新聞紙、牛皮箱紙板和涂布白紙板主要可以使用廢紙,經處理后作為造紙原料,上海目前消費量是150萬噸,回收量約為70萬噸,國際上的大城市一般可達到65%~70%的回收率,這方面上海有很大的潛力。至于進口廢紙只能作為補充,主要還要靠當地收集回用,但要建立回收的系統。另外高檔次品種的原料應當從國內外采購商品漿,由于品種高檔附加值高,故商品漿作原料仍屬經濟可行。
●關于品種與規模。上海需求量大的如新聞印刷紙、包裝紙及紙板、生活用紙應以大規模經濟設廠并以先進的技術裝備,這樣可使質量好、效率高、成本低,具有國際競爭力。但對于大量的科技、工業、三產等各個功能的特種用紙,其具有品種多、要求高、量小面廣、科技含量高的特點,宜分散按類設廠,這批小廠各具特色,綜合起來可形成都市型的造紙業。
●資金。這是關鍵所在,要采取多元化集資。國家支持國企的改造與發展,吸收外商投資,城市集體企業和私營多方融資。據估計,假如2015年上海現有的40萬噸達到300萬噸,那么15年內將投入250億元左右的資金,這必須廣泛的多元化融資才能解決(年銷售價可達150億元以上)。
●環保。發展經濟不能影響環保,所有紙廠的設立或擴點必須首先考慮到環保,要實行“三同時”達標,新建企業還必須要有20%~25%的綠化率,造成企業良好的環境。如果環保問題不解決,那么可持續發展上海造紙就是一句空話。
現在正值全國和各地編制和實施“十五”計劃,把造紙的發展作為一個內容來考慮,提供造紙發展的條件與鼓勵政策,使上海造紙經過10~15年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相信只要大家不懈努力,目標是可以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