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今年目標實現銷售收入超千億元
-
2009年2月初,國內汽車業仍沉浸在對新一年車市的忐忑觀望中,但“苦爭上游”13年的北京汽車集團卻迎來了奪目的春天:今年1月,北汽旗下四大整車企業共產銷汽車近6萬輛,同比增長17%。其中,北京現代更是創出3.5萬輛的月銷量紀錄,同比增幅達到89%。寒冬中,北汽“打造千億元企業”的耀眼目標也隨之浮出水面。一個轉危為機,逆勢突破的歷史性案例已然成形。
所有的挑戰都是機遇
對于這個春天的提前到來,北汽人早有預感。從去年12月下旬開始,當國內大部分汽車企業認為汽車市場增速將放緩而進行減產或停工檢修時,北汽卻將所有生產線投入滿負荷生產,市場給予的反饋同樣熱烈: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積壓的消費力在今年年初集中爆發。“我幾乎把國內各大物流企業的車都拿過來了。”北汽控股董事長徐和誼表示,“這絕對是一場有準備的漂亮仗。”
“我們認為,中國汽車市場的基本面沒有變、中國經濟持續保持8%以上高速增長的態勢沒有變、汽車繼續快速進入家庭的行業發展規律沒有變、中國汽車消費的支撐力沒有變。”正是基于這“四個沒有變”的判斷,北汽下了在淡季滿負荷開工的“賭注”和“不裁員”的承諾。
這是兩個風險很大的決定,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受金融危機牽連的全球汽車業下滑影響,國內汽車市場持續了三年的高增速開始一落千丈,甚至連續六個月出現下滑。但對北汽來說,這正是企業加快內部整合、調整產品結構、潛心打造自主發展能力的絕佳時機。“對其他企業而言是挑戰的對我們都是機遇。”
一個千億元的汽車夢
北汽日前宣布,2009年的目標是 “把北汽打造成為千億元企業”,實現銷售收入超千億元,同比增長34.3%。如此高調,無異于給國內汽車企業及車市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對于這1000億元如何產生,北汽控股的決策層顯然已經成竹在胸:隨著國家、北京市支持汽車工業發展的一系列政策落實到位,國內汽車市場2009年可望實現兩位數增長。北汽控股公司今年增速如實現10%,銷售收入預計將達到830億元;如果抓住北京市治理黃標車的機遇,預計可實現50億元的增量;通過兼并重組,約可實現100億元的增量;此外,零部件項目的外延式發展和汽車服務貿易等其他收入,預計可實現30多億元。
千億元目標的背后,是一條龐大的汽車產業鏈。僅就業而言,整車與零部件對應的工人比例是1比3,這意味著銷量提升后,北汽為實現千億元目標而每增加一名整車工人,就將帶動4個就業崗位。汽車產業對整個國民產業的帶動力正是汽車業被列為政策首要支持產業的原因之一。用徐和誼的話說,“這個產業沒道理不干下去。”
五大平臺全面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