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增長、擴內需”的戰略推動印刷業發展
在全球經濟大格局下,在這個相互依存的時代,地區經濟之間難以完全脫鉤。國際經濟環境成本的任何波動,都會影響著不同國家經濟實體的發展。本次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風暴,讓國人切身感受到全球經濟一體化距離我們并不遙遠。無論是接受還是抗拒,誰都不能獨善其身,惟一可取的是堅定信心、應對挑戰。面對金融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衰退,以及國內經濟面臨的外部沖擊,一場拉動內需的全民行動正在上演。
無論是4萬億元資金力撬國內需求,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還是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的改革措施,一系列組合拳新政傳遞出中央穩定經濟的決心和信心。一時間國內各大商場、家電賣場以及超市紛紛推出打折促銷活動;成都、杭州等城市相繼通過發放消費券拉動消費……在國內,如此強調把擴內需和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結合起來尚屬首次。
擴內需緣何成國家調控主基調?經濟發展的動力在于最終消費需求。近年來,雖然國內消費總需求比較旺盛,但我國經濟增長過度依賴出口,面對世界經濟發展明顯減速、外部需求萎縮的形勢,要保增長,增強經濟的抗風險能力,實現經濟發展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擴大內需,尤其是擴大消費需求。
在保增長、擴內需的戰略調整中,其實蘊含著發展機遇,印刷業要動起來、熱起來,要抓住機遇擴內需、堅定信心保增長。要利用國家擴大內需的時機開拓市場,積極應對困境。
印刷業要積極探索搭建產需銜接平臺。企業可以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洽談會、展銷會,采取導購、預約洽談、視頻訂貨、電子商務網上貿易等方式擴大銷售。同時在出口訂單減少的情況下,積極開辟國內銷售的渠道。支持大型企業跨區域兼并重組,做大做強,加快發展連鎖經營和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提高生產效率。
印刷業應及時調整發展思路,滿足新型消費者需求,尤其注意在當前摸準商家消費心理和預期。提高產品技術含量附加值,在印刷品的設計、印刷工藝、裝裱等方面更多地融入文化的內涵,為客戶實現價值增值。在經濟衰退的時候,客戶往往去尋找一些性價比高的產品,因此,印刷企業可以對自己的產品重新進行一次評估,并根據客戶在一定時期內的反饋意見,調整自己的產品結構。此外,還應該了解客戶的采購習慣,并保持恰當的產品和服務組合,還要憑自己過硬的質量而不是偷工減料來留住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