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機床工具行業對外開放30年策略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機床工具行業通過“引進來”、“走出去”戰略,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國際貿易迅速增長。與此同時,我們必須看到,中國出口機床工具產品的附加值還亟待提高,目前國際市場不景氣的大環境還需要企業認真面對。
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機床工具行業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與此同時,中國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尤其是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中國降低了機床工具的進口關稅,逐步取消了一些普通機床(磨床、壓力機等)和數控機床的進口審批,調整了利用外資的政策,促進了機床工具行業對外開放的進程。
加入世貿組織后,機床工具行業國際經濟技術合作蓬勃發展,“引進來”、“走出去”打開了新局面,提高了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進出口貿易高速增長。
多種方式引進先進技術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機床工具行業多數采用許可證貿易方式引進技術,如1980年濟南第二機床廠引進機械壓力機技術;北京機床研究所引進日本富士通FANUC(1982年更名為FANUC株式會社)公司5、7系列數控系統和驅動系統技術;湖北三環(黃石)鍛壓設備公司從比利時LVD公司引進液壓剪板機、液壓折彎機制造技術等。到1995年,我國機床工具行業已引進技術300余項,經過消化、吸收、創新,迅速提高了行業的設計、制造能力和管理水平。
九十年代中期以后,隨著中國利用外商投資的迅速增加,引進技術方式發生了重要變化,主要有兩種:一是中外合資,中外合作,技貿結合,合作生產等,成為引進技術的重要方式,包括運用數控機床的進口籌碼,通過與外商談判,給國內同類企業帶進技術,北京阿奇夏米爾等一批中外合資公司的設立,促進了機床行業的發展;二是“走出去”并購國外同行業技術先進的企業,將其技術逐步轉移到國內產品上,提高產品質量和自主創新能力。
積極“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
機床工具行業已有一批優勢企業開展了國際化經營。有的出口量大,在許多國家建立了銷售網點;有的收購了國外知名企業,得到了先進制造技術;有的走出去,與國外企業合資、合作,提高了技術水平,拓寬了銷售渠道。
從2002年開始,中國一些有實力的企業收購或控股了國外一些知名企業,如大連機床集團收購美國英格索爾生產系統公司;沈陽機床集團收購世界著名品牌的德國希斯公司;北京第一機床廠收購德國瓦德里希?科堡公司等。這些企業的收購,大大提高了中國相關企業的技術水平和經營管理水平。
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投資環境進一步改善,利用外資逐年增長,機床工具行業外資企業有了很快的發展,一批國際知名企業在中國設立了生產基地。
為了更好地引導外資投向,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商務部于2007年10月31日發布新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07年修訂)》,自2007年12月1日起施行。
新《目錄》是引導外商投資方向的重要政策措施。《目錄》分為鼓勵類、限制類、禁止類三種。機床行業在鼓勵類中有5項,分別是:
(1)高檔數控機床及關鍵零部件制造:五軸聯動數控機床、數控坐標鏜銑加工中心、數控坐標磨床、五軸聯動數控系統及伺服裝置、精密數控加工用高速超硬刀具。
(2)1000噸及以上多任務位墩鍛成型機制造。
(3)FLT柔性生產線制造。
(4)垂直多關節工業機器人、焊接機器人及其焊接裝置設備制造。
(5)特種加工機械制造:激光切割和拼焊成套設備、激光精密加工設備、數控低速走絲電火花線切割機。
這項新政策將指引機床工具行業更好地利用外資,促進行業的發展。
進出口貿易高速發展
據海關統計,2003~2007年,我國機床工具行業進口連年增長,其中以2004年增長最快,進口金額達87.76億美元,比2003年的64.65億美元增長47.77%。但從2005年起,進口金額雖然繼續增加,但增長速度明顯下降:2005年進口97.35億美元,增長10.18%;2006年進口108.81億美元,增長11.78%;2007年進口114.6億美元,增長9.72%。
2007年進口高速增長的有:龍門加工中心、數控臥式車床、數控銑床、數控工具磨床、數控齒輪加工機床、數控折彎機、數控板帶橫剪機床、數控沖床、機床附件、數控裝置、機床零部件和刀具。
從日本進口金額最多,隨后依次為中國臺灣、德國、韓國、意大利、瑞士、美國、比利時。
出口情況總體很好,連年高速增長,增長最快的也是2004年,出口金額22.34億美元,比2003年16.86億美元的出口額增長63.97%。2005年出口29.65億美元,增長31.24%;2006年出口32.67億美元,增長11.21%;2007年出口45.27億美元,增長38.62%,這是出口最多的一年,形勢很好。
出口去向按金額所占份額為:美國最多,以下是日本、中國香港、德國、印度、韓國、澳大利亞、英國。
進出口面臨的問題和需要采取的措施
機床工具行業進出口面臨的主要問題有三:一是出口企業成本上升,利潤下降。主要原因是原材料漲價、銀行貸款利率上調,以及部分機床工具降低出口退稅率;二是美國次貸危機導致美國甚至世界經濟的下滑,使國際市場需求減少,將影響中國產品出口;三是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將嚴重影響出口。
為此需要研究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幾點:
1.優化出口產品結構,增加附加值較高產品出口
出口是拉動機床工具行業發展極為重要的因素,國家的政策導向是鼓勵企業加大對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的開發力度,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重視產品技術標準的完善和提高,努力向國際標準或國際先進技術標準靠近和轉化。
要提高中高檔數控機床和附加值較高的產品出口。力爭出口企業通過ISO9000質量認證及ISO14000環保認證;推動出口企業獲得安全、衛生、節約資源以及社會責任的相關國際認證。針對不同國家的有關規定,力爭獲得相關認證,以便能夠順利進入該國市場。
2.采取措施,緩解出口退稅降低的壓力
機床工具行業有36種產品降低了出口退稅率,主要涉及刨床、插床、拉床、鋸床或切斷機、磨具磨料及其相關制品、金屬加工用工具。這些產品中國歷來以價格低廉為競爭優勢。現在情況已發生變化。為此,一方面我們要通過加強企業管理,降低生產成本,來提高競爭力;另一方面,要通過同用戶商議,在提高產品質量的基礎上,適當提高產品銷售價格,以緩解當前的矛盾。
3.從單機出口向承接成套出口發展,機床制造業向服務業延伸
要創造條件從單純依靠單機出口,逐步擴展為機組、生產線或工程項目成套出口。重視在中國政府與有關國家的經濟合作項目、援外工程、中國政府出口信貸等項目實施中尋求商機,如汽車廠的沖壓生產線、汽車零部件廠等。
制造業向服務業延伸和擴展目前尚處在初期發展階段。制造業的產出正由單一產品轉變為包含產品在內的服務和一整套服務方案的方向發展。從機床行業來說,即從出售單一產品向出售個性化的多臺機床成組、成線問題的解決方案和出售系統服務轉變,從產品經營向品牌經營轉變,延伸和擴展服務范圍,建立或幫助客戶建立數控機床的遠程在線監測和故障診斷中心,提高包括從市場調研到售后服務以及為客戶提供全方位服務的能力。
4.積極應對人民幣匯率升值預期對出口的影響
由于目前美元在國際上處于弱勢,因此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將會繼續。但這并不意味人民幣對其他外幣特別是歐元也會保持同樣的升值速度,從各種情況分析,人民幣對非美元外幣升值速度不會加快,歐元對美元還在升值,人民幣相對歐元貶值。為此有關企業要注意三點:
一是要加強風險意識,培養熟悉外匯知識的專業人才,關注外匯市場上各主要幣種匯率的變化,及時研究對策,特別要注意把握結匯時機。
二是調整和改善產品結構和客戶結構。提高出口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同時要設法增加非美元國家的客戶,不要過于集中銷往美國。
三是在簽訂合同時,要選擇支付貨幣幣種。出口產品,盡量選擇歐元、人民幣或其他非美元幣種;進口產品盡量選用美元。避免因匯率變化而可能造成的匯兌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