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訴求代理制”分析
據了解,2006年10月,大連市總工會制定下發了《大連市總工會職工訴求代理辦法的通知》,開始推行職工訴求代理制,職工上訪只要找到工會就會“一包到底”。截至今年8月,大連市各級工會組織共代理職工訴求解決信訪案689件,涉及職工2萬多人。(見2009年10月3日《工人日報》)大連市的這一做法,令人為之稱道。
根據“職工訴求代理制”,大連市總工會按照“分級負責,基層為主”的原則,2006年建立健全了市、區市縣和產業、鄉鎮(街道)、基層工會四級代理網絡,2729家基層工會聘請了法律顧問;2007年3月,該市總工會又將與市政府行政投訴中心、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等建立的10條熱線聯系制度,同與市委市政府11個信訪部門建立的職工信訪聯系制度整合,使原本一條熱線關注的問題變成11條熱線同時關注;2008年,該市總工會又實行了“工會主席接待日”制度,要求對職工信訪疑難案件由接待的領導包案解決。
大連市建立的“職工訴求代理制”之所以值得稱道,關鍵在于較好地發揮了職工代言人、積極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作用。具體講,其好處是:首先,它疏通了職工訴求的渠道。由于許多企業職工不了解上訪渠道情況,加之個別部門處理上訪問題互相推諉扯皮,造成職工多頭訪、越級訪,加大了職工上訪成本。實行訴求代理制,就較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其次,促進了上訪職工實際問題的解決。實行“職工訴求代理制”,并實行了與之祥配套的信訪聯系制度和“工會主席接待日”,無疑形成了一套解決上訪職工問題的有效機制。大連老虎灘捕撈廠工人李克德1995年工作時腦出血死亡,家屬要求按工傷處理,但單位認為證據不足沒有按工傷處理,李克德岳父連續十幾年四處上訪。
2009年初,大連市委常委、市總工會主席汪集剛在“主席接待日”時受理了此案,他多次下訪調研,約請法律及工傷鑒定專家對案情分析,結論仍是按工傷處理證據不足。但考慮到李克德家庭生活比較困難,給予了較高額的補助,讓信訪當事人非常感動,并于今年6月簽訂了息訪協議書。此外,有利于社會和諧穩定。職工越級上訪、重復上訪,因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采取過激方式上訪,不僅本人不得安寧,而且影響黨政機關秩序。職工問題解決了、息訪了,顯然能夠促進社會穩定。
根據現有體制,企業工會置于企業領導班子之下,工會主席也須企業任命,一旦職工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特別是與企業發生矛盾時,很難依靠企業工會自行解決問題。因此,發揮上級工會的作用,特別建立一套有效解決職工訴求的機制就顯得尤為重要。大連市總工會建立的“職工訴求代理制”,就是在這方面的有益探索。他們的做法,值得各地工會學習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