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跨海大橋正式動工興建
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南澳大橋將于2009年1月20日開工建設,據了解,該工程位于臺風多發地帶,且處于風口位置,建設施工難度為目前廣東省最大。該項目計劃總投資12億元(含建設期利息),工程起于汕頭澄海萊蕪圍,與省道S336線(萊美路)相接、跨海,終于南澳長山尾苦路坪,接環島公路,路線長約 11.08公里,其中橋梁全長9341米,主橋寬14.4米,引橋寬12米,全線采用設計時速80公里的二級公路標準,路基寬度12米,橋梁設計車輛荷載為公路—I級,工程建設期限為36個月。據汕頭市副市長、南澳大橋建設指揮部總指揮蘇耀光介紹,該工程建設引進國外先進設計理念,雙向三車道屆時以進出島實際交通流量確定車道分配,減少投資,提高利用率;在大橋建設時預設過海水管和通訊電纜,避免日后重復建設;吸取九江大橋被撞垮塌的經驗教訓,增加橋墩防撞等安全設施。
南澳是全國首個4A級海島生態旅游區,與大陸一海相隔,乘坐輪渡是居民和游客進出海島的唯一途徑,交通十分不便,海島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生活受到極大制約。南澳大橋一旦建成,南澳的區位優勢尤其是港灣優勢就能充分發揮出來;海島的特有自然生態環境和資源將價值倍增,帶來極大的市場效益和投資效應,形成新的投資熱潮;南澳特色產業將步入發展快車道;南澳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將吸引更多游客進島觀光旅游。同時,建設南澳大橋,將與汕頭市東部城市經濟新津片區的建設形成呼應,使汕頭基礎設施建設進入一個新階段,提高海島與城市基礎設施的共享性,促進汕頭、南澳城鄉一體化的協調發展,有效地拓展汕頭城市發展空間,加快推進深水港口建設,有利于發揮汕頭對臺優勢,主動融入海峽西岸經濟圈,加快對臺航運、貿易發展。
蘇耀光表示,汕頭市將以南澳大橋正式開工建設將作為新的“里程碑”,樹立經營海島的理念,應對大橋建成后帶來的發展格局變化,及早謀劃未來發展,切實做好土地資源利用、產業發展布局等方面規劃,把南澳豐富的海洋資源和有限的土地資源規劃好、管理好、經營好,把握發展的主動權,在更高層次促進南澳加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