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北京房企賣股融資
本報訊(記者劉宇鑫)近日,北京市密云縣國有資產投資經營公司也將其持有的北京恒居房地產開發公司整體轉讓,掛牌價格為人民幣1859.53萬元。這也是繼2月6日中房集團將其持有的城市房地產投資有限公司40%的股權,1月23日北京市房地產綜合開發經營公司所持有的北京天運房地產綜合開發有限責任公司17.67%的股權掛牌轉讓之后,今年北京第三家進行股權轉讓的國有房地產企業。
正如業內人士此前預測的那樣,此次轉讓可能又是一次土地與資本的合作。通過轉讓來獲得項目的模式可以降低拿地成本。
股權轉讓去年年底進入高潮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北京國有房地產企業就陸續開始轉讓其持有的房地產開發公司的股權,但股權轉讓的“高發期”卻是始于去年年底。
去年12月,本市共有5家國有房地產企業轉讓公司股權。其中包括:北京城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轉讓其持有的北京中鴻翔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75%的股權;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轉讓北京市朝萬房地產開發中心60%股權;北京市華城房地產開發公司轉讓其持有的北京京都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45%股權。
中原地產華北區域總經理李文杰當時就曾預測,2006年房地產企業會加劇重組,大魚吃小魚的現象仍將繼續。“其中也包括這些中小國有地產公司。”
轉讓股權意在土地結合資金
昨天,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市朝陽城市建設綜合開發公司之間的合作終于塵埃落定———北京市朝陽萬科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此后北京朝萬公司將成為萬科的子公司,而萬科將開始全面介入并參與北京朝萬公司的房地產開發管理。是什么原因使得國有房企對股權轉讓樂此不疲?
“國有房地產公司陸續轉讓股權,一方面是由于土地市場競爭加劇,增添了包括國有房地產企業在內的房地產公司的拿地難度,尤其是那些中小開發商,沒有能力到市場再去獲得土地,不得不將其所持有的國有股份轉讓;另外,則是一些手中有地的中小企業‘錢緊’,不具備繼續開發項目的資金實力,于是他們選擇通過轉讓股份的方式,獲得資金繼續土地開發。這樣就實現了土地和資金的橫向聯合。”李文杰分析說。
國有房企改革同樣面臨“抓大放小”
去年12月,由北京城開集團與北京天鴻集團合并重組組建的北京首都開發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掛牌成立。首開集團注冊資本金為10億元,總資產超過500億元,成為北京規模最大的房地產開發企業。
北京國資委副主任龔莉公開表示,北京市國資委將本市房地產行業最具實力和發展前景的兩家龍頭國企合并重組,意在強強聯合,優化整合北京房地產業資源,形成更大的規模經濟和競爭優勢。“與現在中小地產公司股權轉讓聯系起來看,這也表明了國資委對國有房地產企業的態度,即國有地產公司改制同樣要抓大放小。”中原地產華北區域總經理李文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