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紙漲幅5年來最高中國報業危機乍現
一輪猛烈的紙張原料漲價潮開始滲透到用紙行業各個領域。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國內生活用紙漲價約10%左右,文化用紙漲價30%,包裝紙漲價30%左右。其中新聞紙從今年1月的4850元/噸暴漲至3月的5450元/噸,相當于每噸一月漲200元,漲幅創5年最猛紀錄。保守估算,假若中國全年新聞紙消耗量380萬噸算,每噸新聞紙價格上漲1000元,意味著報紙行業將多承擔38億元的紙張成本。
漲價風波緣起“美國廢紙”
目前,國內的主要新聞紙廠商所用原材料基本上是美國廢紙。中國紙業巨頭華泰集團表示,美國廢紙在新聞紙總成本中的比例為60%-70%。正是迫于在成本中占有重要比例的美國廢紙的漲價壓力,華泰也做出了調價的舉措。“美國廢紙從去年開始一直在漲,這是新聞紙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華泰股份董秘許華村4月2日對外表示
而美國廢紙價格從2007年開始一路穩健上漲。2007年上半年,“美廢”價格最低時還只有160美元/噸,下半年,美廢8號7月份的180美元/噸上漲到12月份的240美元/噸,上漲了50%。截止到2008年1月底,美廢8號的國內報價已達到250美元/噸。
各大報社紛紛提價應對
新聞紙價格的大幅上漲,直接影響到下游的紙媒行業。為應對紙張成本上漲壓力,各地報刊紛紛上調或準備上調零售價格。不少傳統紙媒選擇提價應對。中國報業協會表示,2007年我國新聞紙用量約為350多萬噸,估計2008年會有8%的漲幅,約為380多萬噸。在報紙的生產成本中,紙張成本大概占到了60%~70%,新聞紙提價對報社的影響顯而易見。
自2007年11月1日起,《南方都市報》就將其深圳市場的零售價從每份1元上調至2元,成為全國最貴的都市報;《經濟觀察報》也從去年的2元提高到現在的3元。《揚子晚報》、《金陵晚報》、《現代快報》從原有的0.5元零售價,提高至0.7元。
高成本壓力下危機乍現
其實,即使各大報紙紛紛漲價,也無法改變高成本困局,報紙發行收入遠遠無法覆蓋發行成本。隨著新聞紙價格大幅增長,不少報業集團開始出現經營危機。以武漢為例,十多年來各家報紙基本都堅持著每份0.5元的零售價格。以48個版為標準,每份報紙的印刷成本最低約1元,加上采編和發行成本,每份報紙的成本在1.4元左右,而零售價僅為0.5元。
此外,很多以“厚報時代”作為競爭力的都市類報紙,動輒出刊40-50個版,而由于采取虧損發行的經營方式,報紙零售價甚至只抵半本小練習冊。隨著近期新聞紙價格大幅上漲,這些報紙經營倒掛進一步加劇。據悉,目前發行一份50版的報紙虧損已經在1元左右。成本嚴重倒掛拖累了報紙進一步提高服務能力。“新聞紙價格上漲,報社短時期經營壓力會增大。”廣東某報社負責人表示,“原來報紙不惜血本擴版、做厚報吸引讀者的做法將會轉變,轉為把內容做精。”
中國報業一直是一個競爭激烈的行業,伴隨市場和份額的變化,已有報紙也在積極調整思路中進行應對。目前全國眾多報社都普遍感受到繼續擴版的巨大成本壓力。不少報社負責人稱,將采取調整印刷紙張質量、增加廣告投放等措施消化壓力,外地也有不少報紙直接漲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