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各地節能減排更加“精細”
feijiu網資訊平臺:5月,中國有關“節能減排”的熱點很多。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中國制造2025相繼推出,盤點各地的工作實踐可以發現,一場“精細化”的節能減排之戰已在中國全面打響。
月初,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向社會公布,節能減排是其35項內容之一;19日,《中國制造2025》發布,明確提出10年后,中國重點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要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21日,國家發改委官員表示,預計今年年內全國將再淘汰落后煉鋼產能1500萬噸;19日至22日,工信部先后召開建材、裝備制造、有色、輕工、造紙、石化化工等行業“十三五”節能減排與綠色發展思路座談會……
所謂節能減排是指節約能源和減少環境有害物排放兩項工作,近年來,因為霧霾等污染天氣的影響,“減排”受到普遍重視。
以霧霾重災區京津冀為例,天津繪制了涉氣污染源信息分布圖,并自2015年5月1日起將煙塵排污費征收標準上調10倍,同時開征施工揚塵排污費。北京、天津也都出臺了相關措施。
京津冀三地的“減排”工作已從最初的控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發展為對揚塵、揮發性有機物、秸稈焚燒進行綜合治理的控煤、控車、控塵、控污、控新建項目、控農等“六控”體系。
然而,“減排”的不斷精細化也帶來一些問題。例如生產成本增加,另外“減排”設備耗電的增加也給“節能”出了難題。
“減排”并不意味著“節能”,面對“減排”與“節能”雙重任務,企業紛紛走上環保倒逼技術轉型升級的道路,著眼精細之處,通過提升技術將節能與減排一點點地結合起來。
此外,中國近年來不斷推進的碳排放權交易、污染物排放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等,也通過市場手段,鼓勵減排成本低的企業減排并出售排放指標、減排成本高的企業購買指標,從而實現控制二氧化碳或主要污染物的排放總量,以最低的社會總成本實現節能減排。
feijiu網總結:中國作為能源消耗大國和排放大國,節能減排任重道遠,必須一步一步堅定地、有耐心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