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億水利投資分至各省中央強調事關經濟全局
“已經緊急撥付了救災資金共4億元。”2月12日上午10時,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農業部危朝安副部長說,這4億元已下發到縣,很快就會分攤到農民頭上。不僅如此,各地正在加快落實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將水泵、噴灌等抗旱機具納入補貼范圍,優先予以安排。
在2月6日,發改委曾發出緊急通知,要求落實中央投資中118億元與抗旱有關的項目建設。記者從農業部了解到,截至2月11日,8個受旱省的各級財政已經累計下撥資金25.7億元支持農業抗旱,并投入抗旱農業機械設備652.6萬臺套,累計完成抗旱灌溉面積1.4億畝次。
“抗旱事關擴大內需。”在短短一周之內,這句話被官方數次提及。
事關經濟全局
“把抗旱納入到擴大內需的投資計劃中,想方設法打贏抗旱保苗這場硬仗。”2月10日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秘書長、水利部副部長鄂竟平這樣告訴到會的記者。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月7日至8日在河南檢查指導抗旱工作時就曾指出,在當前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關鍵時期,促進糧食穩定增長、農民持續增收,事關經濟全局。溫家寶說:“抗旱救災工作不僅關系到糧食安全,而且關系到擴大內需政策的實施。”
為此,黨中央、國務院不僅緊急撥付特大抗旱補助經費4億元,還提前發放農資綜合補貼和糧食直補資金867億元。此外,今年國家還將拿出100億元用于農業機械補貼,將小麥最低收購價每斤提高0.1元。
“為了擴大內需,去年第四季度對水利投資了200億元。”國家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張志彤表示,相當一部分資金投到了灌區改造配套和人畜飲水安全方面。
至于如何保證這些資金足額到位,“從中央到各省、各地都加強了監督機制”。張志彤說,從前期工作到招投標再到資金的撥付等等環節,都加強了監督。
118億元用于抗旱項目
“去年第四季度新增的200億元水利投資計劃已分解至各省市。”12日,發改委投資司有關官員告訴記者,此筆資金由各省級發展改革部門和同級水利部門共同負責,確定具體項目及相應的分解計劃。原發改委副主任張茅在2月2日的“全國冬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電視電話會議”上也透露,此次投資的水利項目要確保2010年3月底前完成各項建設任務。
“該筆資金主要用于大型灌區節水改造、大型排澇泵站更新改造、農村飲水安全、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等農田水利項目。”張茅認為,提高農業抗旱能力的根本之策,在于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
“對今年計劃安排的抗旱建設項目,要結合抗旱需要向旱情嚴重地區傾斜,國家下達投資計劃后立即開工建設。”農業部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陳萌山告訴記者,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在新增中央投資中占了相當大的比例。
“已安排118億元用于農村安全飲水、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優糧工程等項目建設。”陳萌山說,其中河北、山西、江蘇、安徽、山東、河南、甘肅、陜西等8個旱情較重省分得43億多元。
發改委投資司官員援用張茅的話說,發改委適當提高了上述類別項目的中央投資補助比例,對中、西部地區平均提高到60%、80%。但按國家要求,在中央新增水利投資的同時,要求地方配套投資161.2億元。目前江蘇、湖南等省的地方配套投資已全部落實,而天津、山西、內蒙古、浙江等省區、市的配套投資落實率超過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