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電一體化:泉州機械電子的發展方向
機電一體化技術是以當代電子技術為先導、以先進制造技術為基礎,融合機械、微電子、自動控制、計算機和信息管理等有關技術而形成的綜合性高新技術,是當今信息業與制造業的最佳結合點和發展方向。實現機電一體化,可為傳統的機械工業注入新鮮血液,帶來新的活力,把機械生產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實現文明生產。
豐澤區經過幾年的發展,區域內已初步形成了包括先進制造業、自動化機械設備、儀器儀表、電力電子等的機電一體化產業。2003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機電一體化產品實現產值約8.52億元,銷售收入約8.43億元,利稅約1.03億元,機電產業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達20.87%,其中制造業占15.22%,電力電子業占3.25%,自動化儀器儀表業及其它占2.4%,機電一體化產業初具規模,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前景樂觀阻礙仍在
有關專家指出,目前豐澤區機電一體化產業與發達國家和國內先進地區相比,存在不小差距,政府如果適時強化機電一體化產業在發展中提升產業結構的作用,將為產業強筋壯骨。
豐澤區建區以來,機電一體化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得到了一定程度優化和提升,但仍有不足。首先,從產業的構成看,仍以傳統的機電產品為主,其自動化、智能化水平低,耗能、耗水、耗材、污染高。其次,從產業發展現狀看,企業研發投入少,設計開發能力、制造技術、管理水平低,生產成本高,市場競爭力不強,對市場變化和用戶需求還不能作出迅速反應;技術、產品研發進展緩慢,在國內有影響、市場覆蓋率大的名牌產品和拳頭產品少,一些有技術優勢的產品沒有形成經濟規模;關鍵技術如集成化技術、智能化技術、網絡化技術的應用存在著明顯差距;利用機電一體化技術對傳統產業改造不足,對產業結構的優化,產品結構的調整作用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研發、管理、營銷人才缺乏。這些問題嚴重地制約了豐澤區機電一體化產業的發展。
科技為傳統機械注入新血液
目前豐澤已擁有一批具有一定實力的企業、科研開發機構以及一批技術含量高的名牌拳頭產品,如路面機械,變頻器、自動化設備等,技術處于國內領先水平,有些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此基礎上,就需要科技為其注入新血液,豐澤區科技局今年申報“豐澤區機電一體化技術創新及產業化”項目也是基于這方面的考慮。
據了解,該項目主要包括兩個層次:一是用微電子技術、先進制造技術、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其目標是節能、節材,提高工效,提高產品質量,提升制造企業產品設計開發能力、制造技術、管理水平,提高其市場反應能力和競爭力,把傳統工業的技術進步提高一步;二是開發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機電產品,其目標是促進產品的更新換代,形成產業規模,培育出新的經濟增長點。并且,通過項目實施帶動更多企業進行技術研發、引進、推廣應用,使全區機電一體化產業的新產品開發數量、CAD的應用率、數控技術改造率、變頻等節能降耗技術改造率等達到國內先進地區的水平,全面提高產業效益,使其在全區工業總產值中占據更大比重,預計,到2007年實現產業產值15億元以上,利稅2億元以上,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和較大的產業集群。同時,吸引更多人才,提供更多就業機會,為豐澤區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發揮重要作用。
據豐澤區科技局局長黃仲星介紹,豐澤區將選擇一批關聯度高、技術先進、市場前景良好的項目作為子項目,確定一批技術研發能力強,管理規范,信譽度高的企業作為承擔單位,分3年實施,每年選定一批子項目重點給予扶持,通過項目的示范和試點,帶動更多企業進行技術研發,吸引更多投資,并培養出一批研發、管理人才,全面推進豐澤區機電一體化產業的科技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