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市場怎樣才能逃脫內有未還的尷尬局面?
中國廢舊物資網資訊平臺:一轉眼元宵已過,板卷市場正式進入軌道,但下游的開工率一直處于低迷的態勢,讓人憂心忡忡。采購需求乏力,市場疲態盡顯,盡管年后市場到貨滯后,庫存一直處于低位,仍舊有不少商家拋出低價資源,商家利潤空間連連受擠。
年后市場整體報價維持穩定的態勢,熱軋方面到貨較多,其中西南、泰鋼、東特均有一定批量補給,價格也有小幅的下調。冷軋資源相對來說較為穩定,無錫張浦、聯眾、寶新價格基本維持在節前,但是后期成交無大幅度回暖跡象,成交有百元的下浮空間,其中太鋼因資源較為短缺,報價相對高企;佛山報價則顯的相對活躍,區間震蕩,幅度較小。整個板卷市場成交較為清淡,與年前狀態相差無幾。
中國2月匯豐制造業PMI預覽值降至48.3,創七個月最低水平。具體數據顯示,中國2月匯豐制造業PMI預覽值48.3,預期49.4,前值49.5。
國內新訂單和產出指數收縮,潛在的制造業擴張勢頭可能開始衰弱,終端用戶的開工率降低和訂單的減少對原本已經接近飽和的不銹鋼市場來說,無疑雪上加霜。甚至有部分貿易商描述市場有老年化趨勢,成交異常緩慢。
海關總署日前公布數據顯示,1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3824億美元,增長10.3%。其中,出口2071.3億美元,增長10.6%;進口1752.7億美元,增長10%;貿易順差318.6億美元,擴大14%。我國出口數據意外向好,海關數據顯示,2013年12月我國不銹鋼出口20多萬噸,環比增長了25.44%,同比增長40.16,可見我國在對外出口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優勢,處于有利低位。
在國際環境中我國不銹鋼市場也面臨著復雜的景象,一方面,國際市場對我國不銹鋼的需求增加,2月12日,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中國出口土耳其的新型不銹鋼地鐵列車正式投入運營,化解部分國內的產能過剩;歐美等國的經濟復蘇和美元升值也使得我國出口有利好的契機。另一方面,各國為了保護自己的市場,紛紛打起反傾銷的“戰爭”。歐亞經濟委員會日前對中國輸關稅同盟不銹鋼廚具餐具發起反傾銷調查,擬對中國出口的不銹鋼廚具餐具出口商和生產商進行抽樣調查。越南工貿部近日出臺有關不銹鋼產品臨時性反傾銷第9990號決議,將對來自中國臺灣、印尼、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部分不銹鋼產品進行反傾銷。這些不利消息在一定層面上影響了我國的出口,增加了企業的運行成本。
在如此內憂外患的情形下,2月13日,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組織的“印尼禁止紅土鎳礦出口對我國鎳行業影響座談會”在北京成功召開。與會人員一致要求協會根據座談會的具體意見建議,認真梳理相關材料,以專報等形式向國家有關部門及時反映相關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政策意見建議。
能否在基本層面上把不銹鋼所面臨的各種不利因素一一化解?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無論結果如何,對整個市場行情的深度解剖,將更加了解市場上經濟的脈絡,為以后發展開辟道路而奠定一個基礎。
2月已經接近尾聲,那么在傳統意義上的“金三銀四”能否帶來新的亮點,是否能撥開云霧,迎來不銹鋼的春天?謎團還是留給市場來解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