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空交織銅價上漲空間有限
中國宏觀經濟數據持續回暖,加之美國“財政懸崖”問題暫時解決,滬銅在新年伊始便站上了58000元/噸整數關口。但銅基本面表現相對滯后,中國銅進口下滑、下游需求不濟、庫存高企等因素制約了銅價反彈的力度。展望后市,中國需求何時復蘇是銅價走勢的關鍵。
宏觀經濟回暖,政策刺激預期降溫
去年四季度以來,主要經濟體的宏觀經濟數據均出現好轉的跡象,特別是中國及美國經濟數據持續回暖,為銅價的反彈提供了主要的動力。
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2年12月份中國出口同比增長了14.1%,達7個月以來最快增速。2012年全年中國貿易順差同比增長50%以上,這改變了三年來貿易順差逐年下降的趨勢,并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了重要動力。此外,市場也普遍預期去年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速將實現連續6個季度回落之后的首次回升,預計回升至7.9%左右,預計2012年經濟增速為7.8%左右,2013年經濟增速有望超過8%。
而從制造業的數據來看,全球宏觀經濟也出現了好轉的跡象,發達國家除了日本外,都開始出現上升的態勢,基本確認了全球經濟將在2013年復蘇的觀點。經濟的復蘇無疑拉動了銅的需求前景,這也是近期銅價保持強勢的主要原因。
但隨著經濟的好轉,寬松貨幣政策的前景卻出現了轉變。數位美聯儲官員表達了對量化寬松措施的擔憂。上周歐央行行長在議息會議之后也表示,隨著歐元區經濟形勢的好轉,沒有進一步降息的打算。而中國通脹水平的回升,也打消了進一步貨幣刺激政策的預期。刺激政策力度的減弱無疑制約了銅的金融投資屬性,限制了銅價反彈的力度。
基本面表現相對滯后
盡管宏觀層面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好轉,但銅基本面表現卻相對滯后,尤其是中國需求未能恢復,制約了銅價反彈的力度。
在供給端,2013年是國內本輪銅冶煉項目投產高峰期的最后一年。巴克萊在報告中認為,中國銅產量2013年將由573萬噸增加至655萬噸,增長14%,需求量將由828萬噸增加至876萬噸,增幅6%。供給增速超過了需求增速,銅供給將由缺口逐步轉向過剩。
在需求端,盡管有融資需求的支撐,但去年12月中國銅進口出現萎縮的跡象。海關公布的數據顯示,12月份中國進口未鍛造的銅及銅材34.12萬噸,同比大幅下滑32.96%,環比下降6.60%;進口廢銅44萬噸,同比下降2.22%,環比下降6.38%。中國銅進口環比下滑并不出人意料,也從側面反映出現階段中國需求的低迷。
從庫存水平來看,銅現貨市場的壓力較大。目前倫銅庫存超過33萬噸,上期所銅庫存接近21萬噸,上海保稅區庫存據稱也達到了歷史最高的80萬噸左右,庫存壓力明顯大于往年。有調查預計,截至2012年三季度,中國銅市隱性庫存約300萬噸,約相當于中國銅市場140天的消費量,遠遠超過全球20天左右的平均值。從公開的數據來看,中國銅庫存增加的跡象并未得到扭轉。
庫存壓力不容忽視
在上海與倫敦的現貨市場上,自去年9月份以來,兩市銅現貨在大部分時間內均維持貼水的格局。現貨持續貼水無疑也反映出銅現貨市場需求的低迷。
因此,筆者預期銅價在近期將受到中美經濟好轉的推動而維持當前的振蕩走高格局,上方目標區域位于59000—60000元/噸之間,但受消費低迷及庫存壓力的拖累,后市進一步上漲的空間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