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機械業應找準市場定位
不久前,在長安大學校慶50周年之際,全國大型工程機械展作為校慶活動之一在長安大學舉行,代表了當前我國路面機械水平的幾大廠家參展。
西安公路學院前院長、我國路面機械專家孫祖望就這次展覽會談了他的看法。
他說,目前我國路面機械產品與國外相比,差距還是相當大的。比如機器的可靠性問題,這是用戶對國內產品最為憂慮的,一些國內產品在使用中常出小毛病。還有就是產品的技術更新。目前在國外,由于筑路時采用了新材料、新工藝,路面結構已發生了很大變化。比如瀝青材料的改進,已形成了新的路面品種。路面機械要不斷改進技術,以適應新的市場。目前國外先進的路面機械,大都是20世紀90年代后期推出的產品,至少是5年以前研制開發的;即使目前我國的一些產品已達到了國際上20世紀90年代的先進水平,但已落后國外10年了。還有就是在產值上,我國路面機械產業每個工人平均創造的利潤與國外相比差距很大。英格索蘭年產機械2000臺,工廠只有200多人,年產值五六億美元。近幾年,我國公路事業發展很快,路面機械生產廠家也越來越多,目前已有不下500家。由于廠家眾多,競爭激烈,競相壓價,一旦加入WTO,我們與國外的產品競爭只靠價格優勢是不行的。那么該如何應對呢?
孫祖望認為,主要是企業要重新定位,把握時機,把壓變為動力。首先要抓住有利因素,比如我國路面機械可靠性不好,主要是因為基礎件太差,發動機、液壓件、傳動件等質量不過硬。加入WTO后,國外這些基礎件的價格會大幅下降,如果采用國外較好的基礎件,我們的產品就會在可靠性上得到提高,從而大大改善自己的形象。
還有就是要重新找好市場定位。目前我國路面機械產品品種過于集中,有的品種多家生產,而有的卻無人問津。比如我國鏟運機生產比較薄弱,而裝載機卻過熱。許多品牌的裝載機像是一個模子生產出來的,市場定位都一樣,只靠價格來競爭。要想和國外品牌競爭,我們一些大的路面機械生產企業就要通過集約化過程,壯大企業的實力,擴大產品的覆蓋面;而一些中小企業,則應找準位子,尋找市場上的冷門產品不要搞重復建設。
再有就是要從經濟全球化的高度來考慮路面機械的發展。我們國內雖然是一個重要的市場,但也要看到國外的市場。進入發達國家的市場比較困難,但我們的路面機械在發展中國家還是有市場的,這一點許多港澳代理商已看出了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