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規范招商引資行為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李雪穎電】國家發改委利用外資「十一五」規劃近日下發,規劃對利用外資的目的、準則、須防范的風險等予以規范明確。專家指出,規劃表明中國將繼續堅定對外開放,但將會對一些扭曲的招商引資行為作出糾正,從而使吸收利用外資能夠可持續發展。
招商引資已嚴重扭曲
中國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表示,中國過去對外開放、吸引外資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是近年來亦不斷出現很多漏洞,一些吸引外資的行為已經被嚴重扭曲,比如一些地方政府為追求政績,在招商引資中提供過度優惠的政策,對于一些條件苛刻的外資并購也不惜一切地完成,一些企業的高管無心進行技術創新,而是通過引進外商作為財務投資者,來實現「監管套利」。這說明,以往對于引進外資的規劃過于粗放,約束少,可操作性差。
要限制并購敏感行業
此次規劃提出,將進一步推動利用外資從「量」到「質」的根本轉變,使利用外資的重點轉為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高素質人才,切實把利用外資與提升內地產業結構和技術水平結合起來。
規劃還提出,要進一步細化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敏感性行業的政策,完善外資產業準入制度;加強對外資并購審查和監管,確保國資對敏感性行業、重點企業的控制力和發展主導權。
引外資不得過度優惠
一些西方言論認為中國限制外資是對外開放的倒退,梅新育認為,新規劃中對一些外資門坎的限制說明,中國不歡迎那些以「撈一把就走」為目的的外資進入,而是更加注重以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模式來引進外資。任何一個主權國家都會對外資的進入進行合理的限制,中國亦不例外。而一個真正良好的投資環境,首要是宏觀經濟的穩定和社會的安定,而不是過度的優惠措施。
來源:香港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