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機械和設備制造業簡述
作為最大的工業供應商、出口行業的先鋒以及通常是在革新的發展和實施中最主要的成員,機械制造業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都對德國的經濟起著關鍵的作用。
最大的工業行業
德國的機械和設備制造業是聯邦德國5個最重要的行業之一。約6000家企業和870000名的從業人員使得該行業成為了領先于電氣制造和汽車制造業的 德國最大的行業。
生產的廣度對行業的銷售量起著決定性的影響。當汽車制造業和電氣制造業廣泛使用標準化的部件進行大規模批量生產時,機械制造業還在進行著單件及小規模的生產。為客戶量身制定的解決方案使機械制造業的人均銷售額降低到了165000歐元。
中小型工業企業
在機械制造業中,大多數為中型的企業和決策結構。超過86%的企業的員工人數少于250人,只有2.2%的企業超過1000人。三分之二以上企業的員工人數甚至不足100人。
許多這些中小型企業,都在各自的領域中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世界出口專家
以出口為中心,決定了德國機械和設備制造業的業務范圍。機械制造業中71%的銷售額源于出口的。2004年度機械制造業的貿易順差額(出口量減去進口量)為630億歐元。不斷增加的機械制造業境外直接投資,也進一步說明了國際間的緊密合作在逐漸加強。
超過19%的世界貿易份額,使德國超過了美國和日本,成為了本行業中的世界領先的供應商。德國機械和設備制造業,在30個專業分支領域所屬的18個領域中成為了世界市場上的領頭羊。
革新的行業
機械制造業運用最新的技術。通過革命性的產品和服務確保了其對客戶競爭力。2003年,本行業近四分之一的銷售額來自于新產品或者更新產品。在2003年,四分之三的企業至少對一種產品以及/或者生產過程進行了更新。2003年,機械制造業投入技術更新的費用達到了80億歐元。這明顯高于投入到研發的44億歐元。差距表明,為了將機械和設備制造業的新產品推向成熟的市場,對產品開發和結構設計方面的投入十分必要。
在專利方面,德國機械和設備制造行業超過了主要競爭對手美國和日本,擁有著28%的世界專利所有權。
高素質的人員
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并具有較高的工作積極性的員工,是這個有著最高技術要求的工業行業中最大的財富。在德國的機械和設備制造業中有140000多名工程師和信息工程師,這個行業也因此成為了對工程師需求最多的一個工業行業。
需求仍然在不斷地增長。機械制造這個需要持續革新的行業,只有保證有受過良好教育的工程師,才能確保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一般來說,員工即使沒有高等院校學歷,也至少畢業于專業技工學校。幾年來,對員工在技能以及靈活性方面的要求一直在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