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盆地靖邊新橋--橫山麒麟溝地區
鄂爾多斯盆地是我國第二大沉積盆地。長期以來,對其廣大的中腹地區因地層平緩、構造不發育、缺少已知含油層系而被認為是油氣勘探的不利地區。然而,通過1988-1990三年的地表化探工作,已經徹底改變了這一傳統看法。本次地表化探工作使用了酸解烴、熱釋汞、壤氣氦、△C、壤氣烴等多種指標,在盆地中部的靖邊--橫山地區首次發現了面積達1500余Km2的綜合異常區。根據異常的組份特征、分帶規律與地質條件,推測為深部天然氣藏所致。
油氣化探是根據肉眼不可見的微觀油氣顯示直接找油的方法,近年來發展迅速。本項成果在技術上也有許多創新之處。首先是多指標綜合解釋,不但發現了△Hg-C2+-△C-△He的大規模有規律的分帶現象,而且從成因上作了闡明,豐富了地表化探異常形式的理論。其次是提出了克服景觀地貌影響的四種方法,不但在本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且大大地增加了地表化探的適應性,第三是新指標的引入,例如壤氣烴壤氣氦等,使地表化探的方法更加充實。此外,在分析測試技術上也有許多革新,如12道恒壓穩流式△C測定系統,多道熱釋汞測定方法等,提高了分析精度與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