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行業出口不理想機床企業待扭轉貿易逆差
據海關統計數據,我國今年1-5月金屬加工機床進口26.9億美元,同比增長25.4%;出口2.7億美元,同比增長為53.1%。進出口逆差達到24.2億美元,和2004年同期的進出口逆差相比,今年頭5個月的貿易逆差增加了4億多美元。
機床進出口逆差增大的原因
我國今年1-5月金屬加工機床進口同比增長25.4%,出現這一情況的原因,原機械工業聯合會進口辦主任鄭國偉分析說,機床進口額度大、增長快,主要是與國內旺盛的需求有關。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國內需求強勁,需要進口較多的高新技術設備和質量好、可靠性高的設備和零部件。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1-5月,全國汽車產銷共完成231.45萬輛和227.10萬輛,同比增長2.58%和4.57%。作為機床的最大用戶,汽車行業直接影響著機床的產銷量。今年頭5個月以來的汽車旺銷情況,促進了機床的進口。
1-5月金屬加工機床出口的增幅超過了進口增幅,為53.1%,高出進口增幅20多個百分點。這主要與我國加入WTO后得到最惠國待遇有關,同時我國出口的機床價格優惠,特別是在普通車床、經濟型數控機床等產品種類上具有價格優勢,因此出口增長快于進口。
至于進出口逆差進一步加大,而且進口額度超過20億美元的情況,鄭國偉的觀點是,機床進口的增長趨勢將會在下半年降低,這主要與汽車的生產與消費情況有關。今年開年以來,汽車的產銷顯然有萎縮的趨勢,這將影響下半年的機床進口額度。雖然今年上半年機床進口的增長較快,但這主要是由于現在生產的產品基本是去年的訂貨。
這一點也得到了另一位專家的認同。他表示,今明兩年我國機床進口的額度和增長幅度會在高位運行,并在這兩年達到峰值,而以后機床的進出口總額不會有大的起伏,這是由我國宏觀經濟形勢、投資情況所決定的。這兩年國債投資減弱,國家宏觀調控已見成效,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這對作為投資類產品的機床行業產生了作用。
工具行業出口不理想
2004年我國機床工具行業出口創匯前十名的江蘇飛達工具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去年出口創匯4500萬美元,記者采訪了該公司出口部經理溫濤。他告訴記者,今年1-5月份公司的出口額為2000萬美元,其中60%是具有高附加值的產品,主要銷往美國。雖然同比增長幅度達到10%以上,但較比往年要低。其主要原因是我國工具出口面臨國外的反傾銷政策。以飛達公司生產的高速鋼麻花鉆為例,公司該產品一年的銷售額在200萬~300萬美元,但今年由于中東地區一些國家實行反傾銷,本來該產品的國際售價一般在5~6美元/公斤,而由于反傾銷征收關稅達到12美元/公斤。由此導致該產品的出口直線下降,公司今年的新訂單幾乎為零。
其次是受到原材料漲價的影響。今年以來原材料漲價的幅度呈倍數增長。以公司所需要的鉬為例,以前的售價為11萬元/噸,而漲價后價格為40多萬元/噸,而且還需要現金支付。由于原材料在產品的成本中占到60%~70%的份額,鉬等原材料的漲價給公司帶來的影響很大,公司經營已連續3個月處于虧損狀況。公司只得與客戶商議,降低或是取消訂單。不過由于公司擁有一些國際性的大公司為客戶,并以歐美市場為公司的出口重點地區,銷售一些高附加值的產品,公司總的業務還沒有受到很大的影響。
機床企業將如何減少貿易逆差
國內機床企業將如何面對這種狀況,有關專家的建議是擴大出口,優化出口產品結構,改善出口增長方式,增加數控機床的出口量。雖然目前出口的機床產品中,技術含量較高和附加值較高的產品不斷增長,但附加值較低的產品如普通機床,以及資源型產品如磨具磨料仍占很大的比重。
從近幾年我國機床出口統計數據來看,普通機床的出口量和出口平均單價呈逐年下降走勢,而數控機床的出口量和出口平均單價則逐年上升。由此可得出這樣的結論:目前國際機床市場的消費主流是數控機床,世界數控機床消費趨勢已從初期以數控電加工機床、數控車床、數控銑床為主轉向以加工中心、專用數控機床、成套設備為主。而這正是我國機床行業的弱項,急需加強。
重視運用我國與東盟貿易區的發展,利用東盟10國對進口我國產品實行低關稅的優惠,擴大出口。我國與東盟從今年7月1日開始,將用5~10年的時間建立自由貿易區,并正在同其他地區的一些國家談判簽訂自由貿易區協議,開展國際間的互惠貿易,發展與各國的貿易合作等,都需要進口一定數量的機械設備。我國的機床等都有一定的競爭力,通過與東盟的貿易,可優化產品結構,改善貿易增長方式。
提高數控機床的可靠性、縮短交貨期、實現遠程服務是企業增強市場競爭力的關鍵,也是擴大出口的必要前提。交貨期已成為企業進入市場的門檻。
另外,研究用戶制造工藝,提高工程成套能力,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為用戶提供良好的“終身服務”,是今后市場需求的主要趨勢。同時,大力研發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以替代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