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汽車發動機行業面臨四大問題
2006年,中國汽車發動機行業面臨以下四大問題:
國Ⅲ標準:機遇也是挑戰
2005年12月30日,北京正式對輕型汽油車和輕型燃氣汽車以及重型柴油發動機和重型燃氣發動機(重型汽車)實施國家第三階段排放標準(相當于歐Ⅲ標準)。據稱,達到國Ⅲ排放標準的車輛可大幅度削減單車的污染物排放,其排放比達到國Ⅱ標準車輛減少50%以上。
繼北京實施國Ⅲ排放標準之后,廣州市政府也已經提交了提前實施國Ⅲ標準的申請,正在等待批復當中。此外,上海、成都等城市也極有可能于2006年的某一時間實施國Ⅲ標準。2007年,全國都將實施國Ⅲ。
點評:國Ⅲ標準已于2005年12月底在北京首先實施。業內人士表示,盡管人們早有心理準備,但對整車企業和發動機企業來說,國Ⅲ標準仍是一條“新的生死線”,有機遇,也有挑戰。
國內乘用車發動機多是整車企業自己生產的,許多企業的主流車型能夠達到國Ⅲ標準。因此,國Ⅲ標準的出臺和實施有利于整車和發動機產品技術的提升。但也有部分企業的產品只能達到國Ⅱ或正在努力向國Ⅲ升級,部分產品也有可能因為達不到國Ⅲ標準而不得不從市場退出。
令人欣喜的是:2005年,國內許多主流柴油發動機企業已經及時開發出國Ⅲ發動機。但最令人擔心的是:國內發動機企業的樣機雖然能夠達到國Ⅲ標準,但批量生產后,生產的一致性能不能夠得到保證,能不能保證產品的穩定性?由此看來,柴油機企業任重而道遠。
小排量發動機面臨技術升級問題
2006年1月4日,國家發改委、建設部、公安部、財政部、監察部、環保總局聯合發布《關于鼓勵發展節能環保型小排量汽車意見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在今年3月底前取消在行駛線路和出租汽車運營等方面對節能環保型小排量汽車的限制。文件要求,應加快制定引導、鼓勵消費者選用節能環保型小排量汽車的相關政策措施。
小排量汽車的具體指標要求是:發動機排量小于等于1.4L,車身外形尺寸總長小于等于4米,發動機升功率大于等于45kW/L,油耗指標、環保指標、安全指標均達到國家標準要求。
點評:“解限”之后,小排量汽車和小排量發動機將迎來“春天”。隨著今后鼓勵消費者使用節能環保型小排量汽車相關政策的出臺,小排量汽車的市場將大幅增長,小排量發動機的生產能力也將隨之大幅提高。
業內人士指出,今后,小排量發動機必須要進行技術升級。整車企業要通過采用先進的電子控制技術等手段,為小排量車開發出更先進的發動機,提高燃油效率,同時進一步提高小排量發動機的動力性能;在提高動力性的基礎上,突出發動機的節油和環保功能,這是小排量發動機面臨的最重要問題。
發動機行業利潤率趨薄
來自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05年11月份,中國內燃機行業的利潤率同比下降了21%,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低值。專家預計,2006年,隨著上游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和下游整車企業的價格壓力不斷加大,內燃機行業利潤率下降的趨勢將更加明顯。
點評:發動機行業與整車企業一樣,上擠下壓,腹背受敵,利潤率逐漸減少。有的柴油發動機企業雖然銷售量不斷增長,但利潤率卻同比下降,出現“增產不增收”的狀況。在當前面臨微利的形勢下,發動機企業必須從自身做起,加強企業內部管理,提高技術水平,提高產品質量,提高自己承擔市場壓力的能力,提高核心競爭力,尋求更大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發動機出口將繼續呈上升態勢
2005年,北京現代發動機出口俄羅斯,廣州豐田發動機出口日本。專家預計,隨著合資整車企業生產的發動機出口量不斷增加,2006年將有更多的在中國生產的乘用車發動機出口海外。
本土柴油發動機出口量也將繼續增加。當前,玉柴有1萬多臺發動機進入國際市場,出口到古巴、中東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6年,玉柴的發動機出口量將繼續增加。此外,朝柴等柴油機企業也加快了海外出口的腳步。
點評:企業走出去,充分利用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這是已經被公認為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情況下企業發展壯大的途徑。發動機企業也和整車企業一樣,同時開發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積極參與國際競爭。
當前,雖然每年的柴油機出口增幅很大,但相對來講,量還比較少,而且出口的企業也不算多。它們除了出口配件市場以外,柴油機企業還采取與整車企業形成合作關系的戰略,與宇通、大金龍等企業配套出口。
如何在出口的過程中積累經驗,了解游戲規則,讓自己的技術和產品滿足海外市場的需求,同時進軍高端市場,都是需要發動機企業在出口的過程中不斷摸索和研究的問題。
出口海外的乘用車發動機多是合資企業的發動機。在合資企業外方母公司的指揮下,外方充分利用中國的低成本優勢,將乘用車發動機從中國出口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