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電子變壓器生產企業如何找到國際市場
隨著中國加入WTO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電子變壓器行業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同時,國際市場和外資電子整機企業紛紛在華設廠,也為廣大電子變壓器企業帶來巨大機遇。但不少人這樣認為:只有具備一定實力的大企業才有能力和必要實施“走出去”的國際化戰略,而對于為數眾多的中小變壓器企業來說,這一選擇似乎永遠只能是巴笮頌盡?其實相當一部分中小電子變壓器企業本身也覺得自己實力不濟,外向經營能力不強,并不具備“發洋財”的本領。然而事情并不是絕對的,大企業固然有其優勢,但中小電子變壓器企業只要注重揚長避短,找到合適的國際化通路,照樣可以跨越式地達到進入國際市場的目的。
國內知名的營銷專家何坊最近有一個“撐桿跳”的理論,主要是針對傳統的“木桶理論”提出來的。他認為,木桶理論的核心理念是找到自己的短板并補齊,然而這個來自國外的理論主要是針對大企業而言的,它離國內的企業還是很遠的,因為中國的多數的電子變壓器企業都沒有發展起來,尤其對于中小企業來說都是短板,要想在很小規模下的情況就補齊這一短板,那么你永遠沒有出頭之日。如果中小電子變壓器企業能找到一根合適的“桿”,則有可能借勢實現突破性的跳跨。但這根“桿”如何找,則是需要企業考慮的核心問題,開展合資與合作就會有利于這些問題的解決,因為合資合作一方面可以引進先進技術,另一方面降低了技術引進的風險。從世界的發展趨勢看,世界范圍的技術轉讓愈來愈依靠跨國投資與合作,跨國投資與合作已經成為國際技術轉移的重要的技術載體。這一方式筆者深有感觸,在東莞有一些中小電子變壓器企業初期為臺達電子等國際知名企業外包單做代工,通過代工,學習和掌握了國際大廠的品質控制、生產管理等先進模式,同時在合作中,也掌握了先進技術和積累了與國際企業打交道的經驗。而另外一個戰略是實現中小企業聯盟,多家獨立的中小企業之間,抓住和利用迅速變化的市場機遇,通過交互信息,將供需各方聯系起來,形成一種新型生產制造組織系統。對于每個成員企業來講,實質上就是一種借勢的策略,借助外力,對外力、對企業外部的資源優勢進行整合,實現聚變,創造出超常的競爭優勢。開平寶徳德華電子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該企業聯合眾多行業企業,結成戰略共同體,通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形成強有力的市場競爭力。
目前,中國的大企業都在走國際化的路子,對于還沒有達到全球化程度的中小變壓器企業來說,希望通過種種捷徑進入國際市場,足以說明這些中小變壓器企業已在主動尋求WTO后國際競爭加劇的應對之策了。但冷靜而客觀地分析起來,他們的國際化之路并不輕松。由于國內企業與國外企業在企業管理、信息流通等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因此這在很大程度上成為國內企業走出國門的瓶頸,中小電子變壓器企業要及時補上這一課,盡快采用信息化工具。與企業在內貿過程中實施信息化的方式和效果不同,外貿過程中的信息化對于企業而言則顯得更為實用和迫切。冀望率先走出去的企業首先要面臨的就是外貿風險,這個風險要比內貿風險不確定的多,同時對于風險的控制也要困難得多,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小變壓器企業必須要借助一些國際標準的信息化工具,規范企業對外做生意的流程,同時也可提升管理水平,防范不必要的損失。
現代電子產品的國際競爭不僅是質量、成本的競爭,更是技術創新和設計創新的競爭。加入WTO,中國電子變壓器企業將更多的面臨研發設計、品牌塑造、高新技術專業人才引進、跨國營銷體系的建立等方面的挑戰,這些都需要有創新的眼光和創新的能力做支撐。因此,中小變壓器企業就必須嚴格規范企業管理,滿足國際化經營對企業的新要求。首先,產品質量要滿足國際標準化要求。企業的產品要在國際市場上銷售,就必須以國際市場的需求來調整自己的產品結構,必須達到國際質量的要求,這對我國中小變壓器企業的技術水平、質量管理就有更高的要求。他們必須提高產品、服務的質量,達到世界標準,才有資格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其次,企業在管理和組織結構要滿足國際化經營的新要求。
在WTO新形勢下、在國內與國際市場的地理界限日漸打破的今天,中小電子變壓器生產企業要想盡快熟悉和掌握國際市場的潮流和游戲規則,固步自封式的硬拼是沒有出路的,只有在“前進中學習”,策略性的變被動為主動,才能少走彎路,從而在未來多變的國際市場中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