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纜企業并購PK自謀生計
剛剛過去的2013年是承前啟后的一年?!笆濉庇媱澬羞M的中點站,新一屆政府履新,也是經濟增長方式備受考驗的一年。前幾年快速發展中的遺留下的種種弊端在2013年一一暴露,各方利益矛盾也在經濟環境放緩的形勢下被逐漸放大。細心品酌,昔日曾為同一目標共同奮進的雙方此時卻充斥著利益博弈與協調。
PK,一直發生于擂臺之上的動作,轉眼已深入電力設備。2014年伊始,《電力系統裝備》在進行2013年年度盤點時關注到這一新變化與趨勢,我們就此總結出期間發生的各種PK戰,它們分別是光伏補貼新政PK金太陽,光伏企業PK“雙反”,市場之手PK政府之手,質保金:風電設備制造商PK開發商,電纜企業并購PK自謀生計,鉛酸蓄電池:國家監管PK無序發展,鋁PK銅,一次設備PK二次設備。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PK戰并沒有因為2013年的結束而終結,相反,這或許是個開始,新一年人們或許會將看到更多的PK戰。
電纜企業并購PK自謀生計
一個在全國擁有超過7000家企業的行業該如何發展?這個問題不禁困擾著監管者,更令圈內人無一不感到憂慮。如何為這么多企業尋找一個切實有效的發展出口,已成為企業、行業、國家必須面對的問題。2013年,中超電纜的市場答卷給人們帶來了新的希望,而由此個案引發的討論,無疑會在2014年繼續。
根據中超電纜披露的2013年三季報,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9.1億元,同比增長104.87%,實現凈利潤1.21億元,同比增長150.64%,其預測2013年全年凈利潤可達到1.62億~1.89億元,較2012年同期大增200%~250%。三季報同時稱,如此強勁的增長主要是由于2012年年底公司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方式收購了三家子公司:明珠電纜、遠方電纜、錫洲電磁線。這三家企業完善了該公司的產品線,豐富了產品結構,在產品、行業及市場等方面實現了優勢互補,為實現大幅盈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低迷的市場環境下,中超電纜帶給了行業諸多啟發。
據行業統計報告,雖然我國電纜產業市場規模超過萬億,但是業內前十名的市場占有率總計不超過10%,行業龍頭電纜市場占有率也不超過2%,低價競爭、原材料上漲使行業兩極分化也愈演愈烈,大部分中小電纜企業無法負荷,只能拉閘停工。是繼續自謀發展還是選擇并購?在每年歲末之際總是拷問著每一個中小企業業主的內心。
然而盡管并購著實算不上新鮮的提法,但是在這個固守自封的行業顯然也并非易事。例如:早在2008年,有關電纜行業產能過剩的新聞便頻繁見于報端,6年之后的今天,這一情景依舊未為得到改善,甚至在2009年曾一度呈現加劇的趨勢。盡管各方一再呼吁通過并購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但是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對兼并重組卻缺乏足夠興致:作為并購方,如何在魚目混珠的市場中甄選出優質企業?而若是并購方,如何尋求穩妥超值的并購方案?
就此,中超電纜方面也曾傳授了相關的經驗,該公司并購有幾個原則,一是只在同行業內尋找,二是只選擇能為公司帶來直接收益的優質企業,特別是對那些本身經營很好,只是財務出現問題的企業更為青睞,并購的價格一般鎖定在8倍PE左右。這樣一方面可以在采購成本、業務拓展等方面帶來協同效應,另外也能直接為上市公司帶來巨大的增益效應。
于是看過了中超電纜的個案后,人們在思考一個問題——它的盈利增長方式能成為行業的一個范例嗎?
2013年國家大力整頓電纜行業混亂秩序,從現在情況看,行業倒逼退出市場機制正在形成,若此時企業未有危機意識依舊慣性發展,那么必將承受倒逼機制帶來的巨大壓力,最終將退出市場舞臺。積極地選擇市場競爭的呈現方式,對于電纜企業來說,已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