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電線電纜行業飽受原材料暴漲之苦
近日,記者在江蘇省內幾家電線電纜企業了解到,由于去年國際國內的鋁錠市場價格一路飚升,國內的電纜行業已飽受原材料暴漲之苦。目前,國際市場鋁錠價格已經逼近每噸2400美元,而國內價格2005年10月為每噸16500元,到12月底已達每噸19800元,漲幅高達20%,其暴漲的速度和幅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原材料價格大幅度漲價已成為自2005年以來電線電纜行業經濟運行過程中遇到的最嚴重問題。幾乎所有電纜企業都面臨嚴重危機,有些電纜企業希望電網經營單位能夠改變招標方式,提高已簽合同價格,使這些企業能夠渡過難關。
原材料價格火箭般躥升
電纜的主要原材料是銅和鋁。而鋼芯鋁絞線是做導線的主要原材料,它是一種勞動密集型、資金密集型和科技含量較低的產品,因此價格競爭比較激烈。在正常情況下,其毛利也僅有2.5%左右,鋁價稍有波動,便出現虧損。目前各廠投標的平均價格為每噸16800~17300元,而生產成本在每噸18500~19000元,即每生產一噸產品就要虧損2000元。而目前各個企業手中的訂單少則1萬噸,多則5萬~6萬噸,虧損至少2000萬元以上。銅的價格也是一路飚升,2005年9月底每噸銅的價格為34900元,到12月底已漲至每噸42900元。
此次鋁錠價格暴漲速度之快、幅度之大,是前所未有和始料不及的。2005年9月底,上海金屬交易所的鋁錠價格每噸為16500元,到11月15日漲至每噸17200元,11月16日漲至每噸17800元,11月17日漲至每噸18500元,一周后飚升至每噸19500元,到12月底時已至每噸19800元。三個月價格漲了20%,這對電纜企業,特別是生產高壓導線的企業來說,是一場巨大的、突如其來的考驗。生產企業還未來得及作出任何自我保護的對策,便已被牢牢地鎖在巨額虧損的黑洞之中。
由于電解銅和鋁等原材料在電線電纜產品的成本構成中占有很大比重,達80%以上,因此,原材料大幅度漲價造成了產品成本的相應提高;再加上能源價格、運輸費用以及人力資源成本的上升,也推動了企業成本的進一步提高。然而,盡管電線電纜產品的成本在大幅攀升,但其銷售價格卻難以合理提升。特別是在技術附加值低的中低端產品市場,壓價競銷的情況相當普遍,競爭激烈。一位企業負責人明確表示,如果繼續按照這種趨勢發展下去,那么產量占我國500kV鋼芯鋁絞線80%的中小型企業將難以生存。
招標之困惑
目前,電線電纜企業還受著招投標不合理的困惑。
據統計,目前我國電線電纜行業內的大小企業達9800家之多,生產能力大大超出市場需求,出現嚴重過剩。由于門檻低,不僅使行業的集中度越來越低,而且使一部分根本不具備生產水平、質量控制和檢測等必要手段的作坊企業得以混跡于行業之中,成為假冒偽劣、粗制濫造、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產生的源頭,并憑借壓低銷售價格等手段擾亂市場競爭秩序,加劇了行業內的無序競爭。
正因為如此,500kV鋼芯鋁絞線一般是通過招投標的方式來進行銷售的。那么電線電纜企業就必須與電網經營企業打交道。而我國的電網經營企業往往是壟斷性質的企業,其招標文件中有不少是“霸王條款”。在接到電網公司的中標通知書后,電線電纜廠家本來有一個一周的鎖定期貨的機會,但由于生產廠家在此后必須辦理銀行保函、交納中標服務費等一系列手續,要花費大量的資金,這對資金原本就十分困難的企業來說又增添了負擔,需要一定的時間來籌措,而收到電網公司的預付款至少要到三個月以后,這期間原材料的價格可能早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采訪中,幾家電線電纜企業的老總都認為,每家企業以往虧損的額度總在每噸數百元,而此次的虧損額每噸達數千元之巨。覆巢之下,豈有完卵。此次的原材料漲價可能成為生產廠家一道邁不過去的坎。一些電纜企業認為,如果電網公司能夠改變招標方式,及時向企業支付預付款,或根據市場情況酌情提高已簽合同價格,那么電線電纜企業就會具有一定的抗擊打能力。目前,已有十幾家電線電纜企業聯名向國家發改委綜合司反映相關情況,希望國家相關部門能夠對暴漲的原材料價格加以干預,使鋁、銅等原材料價格能有所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