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為提高行業集中度提供契機
新華網北京1月16日電(記者 陳玉明、樊曦)1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鋼鐵產業調整振興規劃,這份規劃給身處困境的中國鋼鐵業尤其是大型鋼企帶來了希望的曙光。有關鋼鐵專家認為,鋼鐵業要實現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當務之急就是要提高行業集中度。
目前,中國有大小鋼企1200家左右,其中大中型鋼企約70家。鋼企數量太多,產業集中度太低,大小鋼企一團混戰,一方面導致國際鐵礦石市場價格飛漲,另一方面大大降低了鋼鐵業利潤率,不利于鋼鐵業的長遠發展。
與國際同行相比,中國龍頭鋼企在國內的影響力亟待提高。據統計,2007年韓國浦項制鐵公司粗鋼產量占到本國產量的60.61%,德國的蒂森克虜伯、日本的新日鐵和JFE公司、美國的美國鋼鐵公司(USS)、俄羅斯的謝維爾等鋼鐵企業,其粗鋼產量占本國總量都超過了20%;而2007年中國最大鋼鐵企業寶鋼只占本國粗鋼產量的5.84%。
根據中國《鋼鐵產業發展政策》的規劃,2010年中國前10家鋼鐵生產企業產量要占到全國產量的50%以上,而目前這個數字只有不到40%。
針對中國鋼鐵業群龍無首、無序競爭的局面,1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要發揮大集團的帶動作用,推進企業聯合重組,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和特大型鋼鐵集團,優化產業布局,提高集中度。
由于產業集中度過低,國內大型鋼企被迫選擇擴大產能、擠垮中小鋼企的發展戰略,這就造成目前鋼鐵業產能分散和非理性擴張的局面。而且,大量不符合環保和技術要求的小鋼廠四處叢生,給環境造成巨大威脅。
著名鋼鐵資訊機構蘭格鋼鐵網有關專家認為,組建大型鋼鐵集團將產生多方面的積極影響。一是有助于淘汰落后產能,把一些高能耗、高污染、低產出的小鋼廠清理出市場;二是可形成集中統一的物流和銷售渠道,實現資源優化配置,以客戶為中心的深加工配送和鋼廠以銷定產模式將有機會得到逐步發展強化;三是在與國際鐵礦石巨頭談判時可形成合力,避免內訌,從而提高中國鋼企在國際原材料市場上的議價能力。
專家呼吁,有關部門應積極創造條件,支持、引導鋼企并購重組,做大做強。大型鋼企要積極主動地通過戰略性重組擴大企業規模,提高企業競爭力。同時,國家應該對中小鋼鐵企業予以積極的引導和幫助,或者讓中小鋼企有機會參與超大型鋼鐵集團的重組,或者對其予以一定補償,使其逐步退出低端鋼鐵市場。
去年以來的國際金融危機為鋼鐵業的聯合重組提供了難得的契機。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國內外鋼鐵市場需求出現萎縮,鋼鐵產能嚴重過剩,中國鋼鐵業在去年10月以后出現全行業虧損。
嚴重的市場困境加快了鋼企之間兼并重組的步伐。2008年,武鋼與柳鋼聯手組建廣西鋼鐵集團,產能達到千萬噸級。河北鋼鐵集團將三家上市公司——唐鋼股份、邯鄲鋼鐵、承德釩鈦納入囊中,預計粗鋼產能超過寶鋼成為中國的第一大鋼鐵集團。由濟鋼、萊鋼合并組建的山東鋼鐵集團設計產能達3160萬噸,并計劃將民營鋼企日照鋼鐵納入山東鋼鐵集團。唐山市39家民營鋼鐵企業重組成立了唐山渤海鋼鐵集團和唐山長城鋼鐵集團兩大集團,這也是目前為止規模最大的民營鋼企的重組。
目前,國內大型鋼鐵集團的基本格局已初步形成——華東地區以寶鋼集團為龍頭,東北地區以鞍本集團為龍頭,華北地區以新京唐和河北鋼鐵集團為龍頭,中西南地區以武鋼集團為龍頭。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長張曉剛認為,金融危機給中國企業帶來影響的同時,也給中國的鋼鐵行業發展帶來機遇。當前鋼鐵市場需求量下降,不少中小企業自行停產,行業效益跌入歷史最低點。國家應抓住整個行業“落潮”之機,提高鋼鐵行業的集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