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綠能再生資源公司廢鋼鐵加工項目通過驗收
3月26日,國家工信部驗收組專家按照22項國家行業標準,對平原縣綠能再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申報的廢鋼鐵加工項目全面驗收。
拿到驗收合格證后,綠能公司總經理王素高興地說:“我們已經成為工信部在全國布點的100個廢鋼鐵加工基地之一。 ”
綠能公司是我市首個通過工信部驗收的廢鋼鐵加工企業。該項目一期投資6億元,購置破碎、剪切、裝載等設備98臺,形成120萬噸廢鋼鐵加工能力,年可拆解報廢汽車5萬輛和廢舊家電10萬臺。
在新一輪縣域經濟發展中,平原縣堅持走循環發展之路,引進了廢鋼鐵回收利用、廢舊汽車家電拆解、廢氣節能改造等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產業。綠能公司是該縣對照全國《“十二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重點引進的一個“補鏈”項目。
“ 我們剛剛與高唐泉林紙業簽訂了1億元的脫硫塔設計安裝訂單。 ”明晟化工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波告訴筆者。明晟公司是全國現有的7家煙氣脫硫脫硝設備制造商之一,該公司擁有氨法脫硫、單式脫硝、噴淋除霧等8項國家實用新型設備專利,致力于為煤化工企業“量身定制”空氣凈化設備。
“我們的設備能夠使工業廢氣變成化肥。 ”張波拿出工藝流程圖向筆者講解。明晟公司主打產品氨式脫硫塔通過氧化、降溫、濃縮、吸收、除霧5道工序,回收二氧化硫生成硫酸銨和亞硫酸銨,用于化肥和造紙原料生產。
“現在國家強制煤化工企業安裝脫硫設備,我們有技術優勢,有專業施工隊伍,可以在高90米、直徑10米高塔上完成設計、安裝、調試等工序。 ”張波說。
過硬的軟硬件優勢,不僅為明晟環保設備打開了本地市場,也贏得了山西、河北、吉林等地多個大型煤化工企業的訂單。
在平原縣,變廢為寶的例子不勝枚舉。越來越多的企業將周邊地區的煤灰、廢渣、廢油等廢棄物“吃干榨凈”,構建了日趨龐大的消“廢”中心。截至目前,全縣共引進吃“廢”項目63個,總投資額93.2億元。
“大部分吃‘廢’項目要經過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的論證,符合全國布局要求。這些項目不僅綠色、可持續,而且在一定區域內具有唯一性,形成特有的競爭優勢。我們將以消‘廢’企業為依托,用3至5年的時間建立起覆蓋全縣、輻射華北的工業消 ‘廢’中心。 ”平原縣委書記馬善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