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業:并購成為一種創富模式
每一個成績斐然的企業背后都有一個成功的盈利模式,米塔爾用常規的并購商業模式進入了傳統的鋼鐵行業,在鋼鐵行業里施展百貨連鎖業、酒店業、家電業、餐飲業等領域里被人熟知的并購手法,證明并購一樣適用于資本密集型的鋼鐵行業。米塔爾是幸運的,因為他在東歐解體時淘到了第一桶金;經營水平是出色的,因為他掘金之后沒有停步繼續做大,時至今日全球老大的地位得到了穩固。并購并不一定適用于所有企業,就象微軟的盈利模式也沒有被廣泛效仿和實施一樣。但是卻為經營者打開了一種為股東創造財富的新的思維模式。
米塔爾上個世紀末在東歐購買了大量的鋼鐵廠。這些鋼廠一般都是該國主要的鋼鐵生產企業或最大的生產企業。由于當時東歐經濟動蕩,鋼廠出售自己股權的價格不高。這些位于阿爾及利亞、羅馬尼亞、波蘭、哈薩克斯坦、捷克等國家的鋼鐵廠待國內經濟企穩后,由于鋼鐵需求持續存在和穩定增長,企業迅速產生了效益。米塔爾對被投資的企業進行了技術、設備改造或新建生產線,產能得到提高。接下來,米塔爾上市融資繼續收購,他的成功之處主要在于兩點:第一管理水平較好,令被收購的企業變成了搖錢樹;第二收購的步伐沒有停頓,持續的并購建立起龐大的鋼鐵帝國。美國紐柯公司最早也采用這種收購擴張模式,從上個世紀60、70年代開始橫向和縱向并購,擴張成為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在短流程鋼鐵企業里技術最先進,成本最低的鋼鐵企業。但是紐柯沒有繼續發展對海外市場的并購。
米塔爾鋼鐵公司2005年的交貨量為4920萬噸,銷售收入281.3億美元,噸鋼實現銷售價格571.8美元。擁有的鋼廠遍布16個國家,雇員22.5萬人。凈利潤33.65億美元,凈利潤率11.97%。噸鋼凈利潤68.4美元。每股收益4.9美元,每股紅利0.3美元,在阿姆斯特丹上市的股票價格為28歐元,在美國上市的ADR為32.65美元。
阿賽洛2004年的交貨量為4700萬噸。2004年銷售收入301.76億歐元,凈利潤23.14億歐元,凈利潤率7.67%。每股收益4.26歐元。噸鋼銷售收入642歐元,噸鋼凈利潤49歐元。
華菱管線2004年收入238億元人民幣,凈利潤10億元人民幣,凈利潤率4.21%。交貨量634.8萬噸鋼材,公司還生產有色加工材2.67萬噸。鋼材噸鋼收入約448美元,噸鋼凈利潤約18.26美元。每股收益0.57元人民幣。
萊鋼股份2004年收入177.6億元人民幣,凈利潤7.41億元人民幣,凈利潤率4.18%。交貨量約523萬噸,噸鋼收入418.7美元,噸鋼凈利潤約17.47美元。每股收益0.80元。
從米塔爾收購華菱管線36.67%股權,成為第二大股東,以及阿賽洛收購萊鋼股份38.41%與萊鋼集團并列第一大股東兩個收購案來看,我們得到以下啟示:
第一、并購在中國鋼鐵行業將會掀起一個高潮,不僅僅是外資并購內資,民營企業之間、國有企業之間、國有與民營之間的并購案也將得到發展。盡管資金障礙會影響并購速度和規模,但是并購作為一種盈利模式會吸引一些經濟主體參與,這對于業內或業外的企業都打開了一種為股東創造財富的新的思維模式。
第二、外資并購中國企業目的在于進入中國市場。我們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中國企業的噸鋼盈利能力比收購方低,但是我們需求數量大,企業銷售數量高。外資不僅輸出了技術和管理,還輸出了美元資本,這也是“美元出路”一種好的選擇。
第三、從2005年鋼鐵行業形勢看,全球以及中國都發生了明顯的行業下滑。米塔爾2005年的收入比上年增長26.73%,但凈利潤卻下降了28.42%。下滑對提高集中度的內在要求增加,會進一步導致并購發生。
第四、國內市場的并購將催生更多大型企業。2005年中國前十大鋼鐵集團的粗鋼產量集中度只有31.96%,比2004年的34.58%下降了2.62個百分點。并購可以提高集中度,短期內鋼鐵集團對國內市場的壟斷壓力不大。
曲麗 證券時報